武峰十二天翻译
重新回读武峰老师的经典教科书,前言老师就说道,十二天学会翻译题目他自己都觉得可笑,翻译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达成的。不过针对应试而言,认真研究试题,弄明白考点,结合一定的翻译方法,短期学习是有可能实现的。武峰老师认为最好还是以直译为主,遵循着这个观点,书中有些译文并不是很地道,比如将定语从句中的which绝大多数翻译为“这”,一味地“先出主语”,相比较韩刚三笔中推崇的翻译即写作,确实是很入门的一本书,但尤其对于我的长难句分析和翻译有很大的帮助。
我此次便将重读的感悟和重点摘录总结于此,以使自己便于学习,警惕滋生骄傲浮躁之心。
先说三笔考试特点,英译汉较长,汉译英较短,主要考察英译汉长难句分析、专业名词的用法以及中西方语言的差异。
再说老师提到的四个建议,第一,学好英文更要学好中文。第二,初期多做非文学翻译和非专业翻译,多加练习翻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文章。第三,傅雷先生说,翻译的最大技巧就是实践。第四,便是老师在书中讲到的精髓所在,即为三大差异、四个规律、一个原则和把八种译注。
以下将展开叙述。
三大差异
1.中文是动态化语言,好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英文是静态化语言,好用名词、名词短语。
2.中文是意合语言,连词较少;英文是形合语言,连词较多。
3.中文善用短句,要用逗号隔开;英文中长句较多。
此外,在句子中事实和评论的的顺序上,中文是评论先于事实;英文是事实先于评论。
中文的主要内容在句尾,英文的主要内容在句首。
四个规律
一个原则
句子不通顺时,可尝试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的转换。
eg. we have gone a longer distance than the Long March. 我们走过的路程比长征还要长。
八种译注
1.定语从句
——可以8个字长短为标准,决定前置还是后置。
——循环套用:三个定语从句(其中字数少的两个放在一起)两个定语从句(定语2+定语1+中心词)
2.非谓语动词
注意:
笔译和视译、口译规则不一样。
英汉互译中数字的翻译:有阿拉伯数字照抄,英文数字翻译为中文数字,中文数字翻译为中文数字。
介词翻译: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山麓:山脚
he or she 不能翻译为他或她
新中国成立以前 prior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ast asleep=sound asleep酣睡(不是 入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