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上帝最近》和《中東死生門》讀書筆記
2005年出版的《離上帝最近》和2017年出版的《中東死生門》其實算是同一本書。講述的是周軼君剛畢業當記者時期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種種觀察。對於戰地女記者,最開始的記憶是大學時期讀了鳳凰記者閭丘露薇的《行走中的玫瑰》。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對於戰爭的概念一開始只是對螢幕上的影視作品淡淡的哀傷。沒想到我2013年第一次出國在菲律賓工作的時候,竟然也遇到了戰爭。幸運的我被保護得很好,情況穩定一些的時候還去了體育館為那些受難的當地居民分揀了救資物品。後來也平安回國了。
後來通過招聘被錄取來了阿联酋。出發前我還指著地圖和爸爸說,這個,那個,這一片,那一片國家我都要走一圈,就像當年讀書的時候當背包客把歐陸國家的打卡了一遍的滿心期待,不料被父親嘲諷,這些國家局勢緊張,或者正在打仗,妳去什麼去!到底是「無知者無畏」還是我「野性成癮」?
可惜,因為疫情,我漫遊中東的計畫就此擱淺。然後就只能先補一下知識背景,等腦子裡有些歷史輪廓了再等待親臨現場的機會。沒想到接觸的第一本書以中東為背景的書就是《離上帝最近》。
有沉重也有樂觀,但巴以地區流血和流淚的,大多數是無辜的民眾。那些人體炸彈,最讓人怵目驚心,可那些和好的穩定局勢,卻又不禁讓人幻想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真的能在那片土地上找到最平和的相處模式和狀態。
在現實生活中,我認識嫁給了以色列人的中國媽媽,也認識在阿联酋學校當校醫的巴勒斯坦人,他們都是善良的普通民眾。去年阿联酋和以色列建交了,兩國有了直航班機,所以當我在哈利法塔看到扎著小辮子的幾個猶太大叔在笑著自拍時,心中又喜又驚。竟然跳出一個念頭,希望不久的將來,鄰國沙特不會因為我的護照上有以色列的簽證而拒絕我入境吧?
但是在齋月結束的前一天,好友給我發來了以軍精準轟炸哈馬斯第一高樓的視頻,而ins上巴以衝突的新聞也討論得沸沸揚揚。
可能是因為我生活在穆斯林國家,所以周圍聲援巴勒斯坦的人比較多(確實巴方傷亡人數要慘重一些。)
但我也去微博上看了以色列駐中國大使館發布的視頻,以方也在使用高價的「鐵穹」系統對哈馬斯發射過來的火箭彈進行攔截。
我很想讓自己作為第三方保持中立的態度去看待「巴以衝突」,但我發現我內心深處是有立場的,而我卻不敢也不想發出來。
最後只能引用微博網友的一句評論,深刻而耐人尋味:如果巴勒斯坦人放下武器,和平就實現了;如果以色列人放下武器,以色列就不復存在了。
和平,真的這麼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