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教随笔-泰国中文教师初入课堂的真实感受
刚刚走上泰国小学中文课堂的那几天,感觉很难适应,因为我所带的班级当中低年级的偏多,课上如果纯中文讲授,那些可能连泰语也才刚刚起步的小朋友只会瞪着两只大眼睛盯着我,茫然不知我在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要干些什么,课堂秩序自然也就很差。
之后,我在上课前十分钟,走到学生们中间,一个个安抚他们坐好,并临时学了诸如“安静”、“不要说话”、“看”这样必要且有效的课堂用语,再加上一些威严的表情或语气,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安静下来,这时我才开始上课。虽然这样的方法目前看起来还算有效,但我总感觉在组织课堂这一环节上,我还需多钻研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然进入课堂环境,而非每次都给他们施加威严,这样无论对于学生心灵的成长,还是对于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热爱方面,都是不大有利。
因为我在的小学一周有21节课,其中除了5年级6班是所谓“中文班”,一周开设了两节中文课以外,我的其余19节课都分别教授的是不同年级的不同班级,且一周仅一节课。所以算下来到如今开学的第三周,除了中文班,平均每个班都只上了三次中文课。再一想,一年上课时间九个月,除去泰国颇多的各种假期学校都会零星放假,所剩平均每个班只有30几节课,这是一年的教学总量,而且根据我所在小学的中文教学指标,这一年内各年级的教学目标都很一致,就是所有的汉语拼音外加各年级所配备使用的《体验汉语》书一册就完工了。我想这是利弊相生的一件事。
首先弊端在于一些高年级可能拼音已掌握得很好,这样的话不厌其烦的再教拼音不免会使学生厌其烦,然而其利端也是很好的,就是作为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新思路新方法,而不用为教学指标而犯愁,当然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与责任感的较高挑战。我感觉自己愿意尝试。
真实的教学过程当然是所有环节的重中之重,当然我还没有资格谈经验,只是笼统的感受。因为我大学期间在国内的小学实习过,所以总体而言,泰国小学的课堂氛围与表现给我的感觉与国内小学的差别不大,小孩都很天真,有的很懂事,课上积极踊跃地配合你;有的则很调皮,爱打闹,受了指责则又乖乖地不敢动。唯一的课堂上的缺陷其实出在我身上,这是我反思后感到的,就是为了那些年纪过小的学生,我努力临时学习了一些泰语的课堂用语,在课堂当中使用,以使他们能更及时地理解并给我以反馈。不得不承认这在一时是极有效的,但这样教学了三周过后,我感到慢慢地在课堂上多使用汉语的教学指令是很必要的,否则学生的汉语思维很难培养起来,何况一年的课时才那么了了。具体的下周起我再慢慢实践。
正式的教课,还是从声母韵母声调一点点教起,低年级的也教认物、画画,比如一年级课本第一课就是“动物”,于是就教他们“认一认”、“读一读”、“画一画”,将中文课堂上成美术课,也可以上成音乐课,教唱中文歌,下周我就将教两个6年级的班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让他们在歌词与旋律中感受汉语之美。
我想,汉语教师只要怀有一颗爱心,体验、感受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多钻研方法,不断实践、不怕实践,就一定能使汉教之路越走越宽广,而我就正在这样的一条路上。
——分享自汉语教师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