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主图鉴:自以为找到了最特立独行的反叛,却回归了古老的欢欣与疼痛
序言
公主是中国古代妇女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合皇室贵族与女性的身份于一体,她们的生活作风、语言、行为对平民妇女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也对朝代政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她们特权阶级的出身决定了她们对权势中心的接近,经济、文化教育与地位上的优越,她们女性的社会附庸地位又注定了她们被男权社会的目光审视,服务于阶级利益的命运。她们的高贵与卑微,二者互相裹挟着,成为了她们人生肆意的资本与沉重的枷锁。
唐代公主璀璨的文化物质生活
公主作为古代的一项制度,保证了皇族女性在物质生活上的宽裕与自由。唐朝,公主们皆为有品级的外命妇,置公主府,豪华异常,甚至一些公主拥有多处豪华宅第、庄园。在屋舍、田地、车马以及服饰饮食上都有宫廷机构负责,享受唐朝最优越的资源。唐朝公主的衣着服饰引领着时代的潮流,华丽、别出心裁。此外,唐朝厚嫁成风,公主们在出嫁时,十里红妆,举国庆典,异常盛大豪华。
唐代注重文教,公主大多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唐前期的公主身边集结文人团体,在宅第与文人宴饮、聚会;而在唐后期,公主们则隐身幕后,由驸马结交文人。

唐朝兴盛的国力,促进产生了唐朝公主的游乐文化,踏青赏花,斗草,礼佛,甚至是斗鸡,荡秋千。游乐文化在长安最盛,公主们则成为游乐习俗中的焦点。

唐代公主与政治生活
中国封建王朝是典型的父权社会,男权社会。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封建家长制、一夫多妻制以及宗法制,都使得中国古代女性在政治上的参与是极其有限的。但是女性,如同男性一般,存在参政的意识,甚至是高超的政治才能。宫廷女性是古代参政影响力最大的女性群体,主要包括后妃参政与公主参政,她们往往长期接近王权与政治权力中心,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改写了中国政治。
- 自身和夫家的利益积极参与政治斗争
唐代,以开国时期的巾帼不让须眉,之后激流勇退的平阳公主,到诛杀二张、除去韦氏集团,尽显政治才能的太平公主,甚至是广受批评的安乐公主,无不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
相比起其他阶级的女性,公主们天生靠近政治的名利场,唐代公主能够引荐官员,实现官场私交,在相对宽松的宫廷氛围下,能够获得一定的政治自由,开辟了除了后宫参政之外的另外一条宫廷精英女性参政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这一时期参政的公主,她们以女性身份参政,却在本质上成为了男权政治的维护者与代言人,她们的阶级出身决定了她们主动加入政治斗场奋斗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兄弟或是夫家、子嗣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但是即使是服务于男权社会,唐朝公主摆弄政权的行为,依然被封建社会所不容。在唐后期,公主参政被严格限制,逐渐减少。从制度层面,在宋代,为了减少和控制公主干政,将唐代的公主私臣制度转向用听命与皇帝的公职人员管教的制度。为了减少包括公主在内的宗室与官员私交,宋代宗室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采取了集中居住的办法,同时加强对于驸马的监管。
- 作为联姻的工具,甚至是牺牲品
婚姻与统治阶级利益的紧密结合,是公主特有的命运,服务于政治目的而结婚,而不是着眼于家庭和个人幸福。公主出生之日起,便没有一天真正的自由,她们的身份注定她们与权力的密切捆绑,她们的婚姻往往不是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政治的联合。唐代初期关陇创业功勋皇室联姻是公主婚姻的主流情况,安史之乱之后,在驸马当中藩镇子弟明显比例上升。在公主择婿的角度,世家发展与政治势力的制衡是比起个人选择更重要的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驸马具有普遍的恐婚情绪:拥有特权阶级身份的公主们,嫁妆丰厚,拥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却在婚姻上举步维艰。公主的皇室地位使得她们难以“宜室宜家”,如要求公主死后男性守孝,这对于当时大部分男性都是莫大的折损。公主特权与男权社会的格格不入,使得公主在婚后面临严重的夫妻不睦问题;一些公主出身优越,在性格上偏激强势,不符合社会整体对于适婚女性的标准。在政治上,防止外戚干政,通常对于驸马的政绩与才能视而不见,任其做富贵闲人,表示着一定程度上断绝政治前途。不少驸马不愿尚公主,却畏于皇权屈从。

最重要的是,她们贵为公主,却没有真正的权力和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能力,从整体上来说,她们是自己父亲、兄弟的附庸,在婚后极少能够得到丈夫的真心。在政治的漩涡中,她们的力量非常渺小,她们最后的遭遇多是凄惨的,或被幽禁、或被贬斥、或惨遭杀害。
- 一些远嫁他族联姻,维护国家利益
汉唐是中国古代比较典型的实行和亲政策的朝代,唐代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有文成公主远嫁的“美谈”,大唐立国289年, 与少数民族和亲达29次。唐朝厚嫁成风,和亲公主嫁妆置办更是如此:一部分是为保障她们未来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是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投资和扶持,如文成公主所带“工巧技艺制造术”就推动了吐蕃王朝工艺技术的发展。

公主在家国任务前没有选择,面对着和亲后远离故土的生活、习俗迥异的社会,也不得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她们生来就是统治阶级实现血统联姻的工具,无论是安内的国内政治联姻,还是攘外的“和亲”政策,都是以公主们的婚姻自由和个人幸福为代价,来换取政治集团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和亲公主常被文人称赞,文学创作不胜枚举,但在其背后是无数的血汗与屈辱。如静乐公主、宜芳公主出嫁仅半年就被杀。二人的早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安禄山对两个部族的压迫,实际上很少能对少数民族决策进行影响,未能在少数民族政权中获得较高的地位。
公主们名义上拥有参与政事的权力,但实际上很难行使这一权力,和亲公主婚后一直处在屈辱、动荡不安的家庭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嫁祖孙三代、殉葬、媵婚、被抢、被杀等。 出塞公主们在子嗣方面的情况亦不甚理想,在唐朝和亲的近40位公主中,有子嗣记载的仅有12人,多数未能长成。一方面是政治原因,考虑保留部落独立性;另外一方面,夫妻往往年纪差异大,不易有孩子。
- 出世入道的公主
为了逃避联姻或者是政治倾轧,或者是追求闲云野鹤,无关政治的生活,抛弃尘世选择入道,也是一小部分公主最后选择的命运。
结语
金枝玉叶的公主,她们的根系深扎在统治阶级的权势中,她们的繁华生活不能掩盖他们飘零的命运。在公主中当中真正获得了“善终”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权力的倾轧裹挟着她们的命运,而天生的地位赋予她们的强势与骄傲让她们在男权的社会中格格不入。
当我们回想起唐朝,我们眼前浮现的是鲜活的、肆意的公主们,纵观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她们也是最为特立独行、难以忘怀的一群女性。可是当我们去凝视,我们看到的却是压抑与接受,奴役与沉默,是冷冰冰的制度下小小的人。她们与那些悲苦的底层女性不同,却又相同,她们终其一生都摆脱不了作为工具的身份——生育与政治的工具。
“我们自以为找到了最特立独行的反叛,却回归了古老的欢欣与疼痛。”
公主们触碰到了统治阶级特立独行的泡影,却在金色的樊笼中一生受制于女性的身份。
参考资料:
刘玖鹿.和亲公主的地位初探——以唐代和亲公主为例[J].今古文创,2021(05):46-47.
唐建兵.汉唐“和亲”政策之比较——以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远嫁为端[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01):74-78.
范香立. 唐代和亲研究[D].安徽大学,2015.
任传宁. 略论宋代公主[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李娜. 唐代公主的生活与文学[D].西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