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曾朴看夏加尔

曾朴来画廊的路上,听的是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站在夏加尔的《大裸体》前,他又想起了这首曲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节奏的复杂性”。
5月8日,我组了一帮人跟画家曾朴去A4画廊看夏加尔画展。成都的文艺活动不断,像夏加尔这种段位的画家的原作展,却还是少见。曾朴在参加完开幕式以后就和我确认:值得组团看一看。
曾朴看画课在樱园开了两季。一直是曾老师收集画家作品,通过ppt展示。这次有机会跟他看原作,看画课的同学一半报了名,还有慕名已久的朋友抓住机会。20个名额快速被抢完。
曾朴学画时并不太喜欢夏加尔,觉得他“过于主题先行”。这次看到原作,以画家之眼看另一位画家,发现印刷物完全没能体现出原画的微妙色彩。比如这幅《月亮花束或白色海芋》,绿色里的赭石色,很恰当的叶子的厚实感,白色花瓣厚,背景通透。笔触松软延绵不绝。 他特别喜欢印在展览海报上的那幅花,处理得“干净利落又很微妙”。

A4画廊在麓湖,距市中心车程一小时。我们二十二个人,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过去,二十个人提前到达目的地,唯一迟到的人,也只晚到了分把钟。“愿意花时间来看画的人,果然素质普遍高些。”我说。
买了团队票,租了导览设备(画廊的配备精良,耳机小巧,小长方体的手持话筒也十分适合音量偏小的曾朴老师。),跟曾老师在冷气充足(穿短袖t恤偏冷)的展厅里,依次看夏加尔的作品。生于1887年,死于1985年,夏加尔终其一生都在创作:画他的两任妻子,盛开的鲜花,飞在天上的马和毛驴。九十几岁的作品,依然呈现出孩童般的天真烂漫之气。“成熟画家画成这样,不容易”,曾朴说。汶川地震后,他们一群画家组队去灾区,“想要像孩子一样画画”,却发现难以下笔。
版画是此次夏加尔展的重头戏。如果不是为了赶麓湖食堂的午餐时间,我估计曾老师可以在版画那边至少讲一个小时。某种意义上,版画比油画更接近绘画的本质,他说。夏加尔版画中的猴子、狮子,狼和驴,线条凝练准确又传神,让人想要买一套复制品回家。
画家曾朴住在成都,不画画的时候喜欢看书听音乐。我们去年四月邀请他来樱园开看画课,按他的个人喜好来编排课程,每次深度介绍一位他喜欢的画家,同时带出古今中外绘画史上相关的人。两季看画课下来,我们跟着曾老师认识了乔托、阿尼丝·尼尔、蒙克、霍克尼、委拉斯贵兹、丢勒、扎博罗夫、鲁本斯、阿利卡和维登。以画家之眼读画,这大概是身处成都才有的幸运。
第三季曾朴看画课将于7月8号开始,每三周的星期四晚上开课。这一季,曾朴将带我们一起看戈雅、佛罗依德、雷东、巴尔蒂斯、奥托·迪克斯、勃鲁盖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