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65 不认识的城市(十八)薄扶林 上
目录
1. 薄扶林水塘
2. University Hall
3. 薄扶林村
1. 薄扶林水塘
薄扶林水塘,可能也可以算做是《不在大潭看大潭》系列的一部分:作为这里开埠以后的第一个水塘,不够用以后,才建了大潭水塘。
薄扶林水塘,怎么就不够用了呢?到水塘边上看一看,感受还是挺震惊的:站在一头的堤坝旁边眺望,一眼就看到了水塘的尽头。从一头的堤坝开始,走到水塘的尽头,用了6分59秒,还算了左顾右盼、停下来拍照的时间。

这还是1871年大规模扩建以后的结果,1863年,水塘刚建成的时候,容量只有扩建之后的1/34,感觉全岛一人一口就喝完了。当然这个感觉不太严谨,从数字上看,水塘刚建成的时候,容量够全岛居民喝四天。1860年代,这里是多么贫穷啊,水塘都造不起!就是建个小的先用着,以后有钱了再慢慢扩建,好惨。但他们都这么穷了,还建了个花岗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输水隧道进水口”,还有石桥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花岗石盖顶”,还挺好看的,可惜隧道进水口背对观众,只能从照片上一窥其貌。


薄扶林1号配水库要爬一小段山路上去。配水库边有排列成行的古早金属物件,我以为是地面上摆的灯,结果人家是配水库的通风口,三级历史建筑。


到这里,薄扶林水塘就逛完了…它实在是太小了,好像就是用来给人体验开埠初期一穷二白的生活一样。或者可以用来做节约用水的教育,在一个四周被海水包围,没有河水、湖水,需要努力收集雨水的地方,取得洁净的食用水多么不易。>_<||
2. University Hall
通往薄扶林水塘的路上,会路过University Hall,它原本叫道格拉斯堡,其实就是个苏格兰大班的私人宅邸。

这里最早的外国人中一大部分是苏格兰人,包括怡和洋行的大班William Jardine,和创办了牛奶公司的Patrick Manson白文生。另一个公司的大班Douglas Lapraik也是苏格兰人,他的住宅兼办公场所Douglas Castle座落在薄扶林道上,1894年鼠疫爆发后,他的继承人逃回英国,把城堡转手卖给了巴黎外方传道会,和该会位于薄扶林道斜对面的伯大尼修院遥遥相望。巴黎外方传道会撤走以后,又卖给大学作学生宿舍。
Douglas Lapraik的名字还命名了中环三条傻傻分不清楚的路之一:德忌利士街(Douglas Street)(另外两条是德己立街(D’Aguilar Street)和吉士笠街(Gutzlaff Street)),因为他的码头曾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