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收藏升值神话—百年国运,当代官窑“567瓷”
01
收藏热门567瓷的财富密码
中古陶拍卖2015年春季拍卖会开设了“窑开新官”专场,瓷器专场中55件“567”厂瓷全部成功拍出。瓷器专场现场竞争激烈,众多来源清晰、著录明确、流传有序的“567”厂瓷精品,引起了现场买家的竞相叫价。其中以下拍品最引人注目:
柴窑青花财神雕像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15万成交,成为中古陶拍卖的第一件百万级成交拍品。

粉彩雪景薄胎碗最终成交价达到241.5万,成为本场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该碗是景德镇老国营瓷厂计划经济时期外销瓷的登峰造极之作,器形硕大,底书“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制作风格上判断当为已故陶瓷美术大师、景德镇“雪景大王”余文襄的风格。

张松茂大师1955年创作的粉彩草原牧羊女纹盘,最终以207万成交。此件拍品是张松茂大师21岁实习于景德镇陶瓷美术学校时创作的,原存景德镇陶瓷公司的精品展柜,并著录在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的《杨静荣讲古陶瓷》一书中。

这场拍卖会让人们从新认识到“567瓷”的价值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掀起了“567瓷”的收藏热潮。

泽乡天伦图·青花堆白赏盘
成交价:RMB 5,175,000
拍卖会:景德镇华艺峥嵘岁月
红色官窑—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专场拍卖会专场: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时间:2014-05-25尺寸:直径24cm

1973年(癸丑年)
庐山二景·颜色釉刻花粉彩双耳瓶
成交价:RMB 4,830,000
拍卖会:景德镇华艺峥嵘岁月 红色官窑—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60年专场拍卖会
02
何为567瓷?
1949年,郭沫若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生产“建国瓷”的建议,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国家用瓷委员会”很快成立,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国 家瓷器烧造。很快,我国第一个国营瓷厂成立,这就是著名的“建国瓷厂”,它的前身是清代御窑厂和江西瓷业总公司,所以说“567瓷”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 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了全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 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 瓷”里面。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03
567瓷工艺之绝颠
“567瓷”指的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使用统一的底款,不计成本、只求精品的“红色官窑”,也包括之前十年末中央烧制的瓷器。此外,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生产的瓷器,也被划分到“567瓷”里面。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成为了各博物馆和收藏家追寻的宠儿!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繁荣复兴,瓷器生产也恢复繁荣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业引入了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文饰等瓷器鉴赏的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其中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领先地位。
04
多位大师领衔主创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专业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著名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最高只能达到80%。


熟悉历史的 人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曾经历了好几次大的运动。这些政治因素都在瓷器上有所表现。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景德镇陶研所和国营瓷厂要求“创作出具有民族气派、更新更美的作品”,其中“人 民公社好”是经常见到的题材,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题材。在“567瓷”中还有一些为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献礼的作品

“567瓷”以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特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别的时代和历史旨趣,特殊的生产和创制方式,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突破。散发出独特迷人的艺术魅力和独一无二的审美品质。
05
时代独有的官窑瓷
“567瓷”是上世纪50、60、70年代各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大跃进和“文革”等内容是这类瓷器的主要题材,印有毛主席语录是“567瓷”的一部分,因烧制不计成本,由政府成立的国营瓷厂生产,并且很多都是由国家领导人批示建成的,在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生产出的瓷器多为精品,加上“红色官窑”的历史烙印,已经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市场价格接连攀升。

“567瓷”所经历的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代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烙在瓷器上的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打动他们的收藏欲望。进入八十年代后期,因企业改制,国营瓷厂纷纷倒闭或改制成私企,“红色官窑”划上了句号,因此“567瓷”的存量只减不增,加上上世纪九十年初期出现了气烧窑,这类瓷器没有煤烧的油润,浑厚,和“567瓷”无法相比。

不是所有的567瓷都有收藏价值。比如十大瓷厂生产的日用瓷价值不大,只有像红旗瓷厂、部所这样的单位生产的瓷器才具有价值。红旗瓷厂当年生产的咖啡具、餐具都是供驻外使馆使用,还有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的陈设瓷,都是当时景德镇最顶级的艺术家创作的。同期的带有醴陵、景德镇、钧瓷、汝瓷等知名瓷器底款和带有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题材的瓷器最有升值空间。

1949年,为毛主席制造专用瓷计划正式启动,也是首次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国家瓷器烧造,在时间段制作的瓷器,堪比清三代御窑厂制瓷,甚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诸如青花大王王步等著名陶瓷大家领衔制作的瓷器,无论从艺术价值,工艺价值,还是从文化价值而言,已远超清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