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
我非常讨厌成功学和传记类书籍,因为正如我们将儒家归功于孔子,道家归功于老子那样,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将灯泡归功于爱迪生,将电话归功于贝尔。可是客观来说,文化也好,科技发明也好,在被世人熟知前总要在历史上留下一条颇为漫长的足迹。世人所见的最后的功成名就,往往正像金榜题名的状元那光鲜的一面,而状元郎十年寒窗之苦,乃至他的家世背景、脾气秉性则总是被忽略的。我所厌恶的正是那些只取结果而罔顾事实的结论。
而本书则抛弃了对于某项发明或成就传统的盖棺定论般的科普方式,从更广范围的时间和空间范畴,讲述世界因一种因素的出现而产生剧烈变化的过程。
原来,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事,都是很多事情联合起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传统意义上犹如灵感般稍纵即逝的发明,也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孕育。更有可能即便孕育成功,它在很长时间也是毫无作用的。
世界缓慢地翻天覆地着,但致使世界变化的力量并不完全是由于理性,这股力量甚至可以是完全的愚昧和莽撞。但这股力量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总是对集体产生利好的,是许多人为了得到更好的结果的个人行为,形成网络,汇聚成一点,最终回馈社会造福人类自身。我想,这大概正是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必然发生的。
另:由此观之,凡创新和创意,皆有其独特的偶然性和漫长的必然性,今天的学术氛围将研究做绩效来考评,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考核手段。考评的结果究竟是为职位还是成果,实难判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