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时间的人
如同音乐家的表演并非止于最后一个音符,博物馆的存在意义绝不止于展陈这一个环节。展出前紧密咬合的数个环节——征集、存放、建档、管理、策展、布展、展陈,以及结束后余音未了的教育、推广,意味着展陈只是高光时刻的集中体现,但具象的工作其实一直都在继续。
历史滚滚向前,那些故纸堆里无人问津的闪光碎片,像大河遗漏下的细细金沙,因为有博物馆、图书馆这样的存在,以及认真拣选、用心保留的人,让这些看似并不直接影响历史进程,却会深刻关联我们记忆的事物,得以重新焕发光彩。 毕竟,那些展品是必将消失或者已经消失的生命和相匹配的生活方式所留存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我们看到的东西,同样有人用目光抚摸过,我们看过的字,是有人亲手刻写下来,我们念的诗,看到的书画,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与悲欢离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有人写过、吟诵过、看过、亲身感受过,而这些看似和我们生活毫无关联的事物,也许正是我们自己缺失已久的某个部分。
而它们终将消失,当我们为这些不可避免的消失而悲伤时,是因为我们意识到,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









尽管历史给予了丰富的故事背景,但是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展示文物本身的质地光芒,如何让过去依旧葆有魅力,如何用新的审美方式、思考方式和历史意识去激活这些传统,让它们重新焕发光芒。
迷惘时,失意时,快意时,你总可以在这里,找到能够容纳情绪的久远器物,回应呼唤的历史故事,拨开迷雾的遗忘路径。博尔赫斯说,时间的维度被打破了,我们在时间的碎片中爱和思考。博物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穿梭时空奇妙作用的地方。
而博物馆人,正是与时间赛跑的人,像夸父追日一样干渴而不息,像人类学家那样饥渴而纯粹,为了拼凑出这包含人类过去的世间图景,他们一直在奔跑和追寻的路上。
从馆舍天地到大千世界,他们从来不怕逝去,因为知晓时间的珍贵,热爱着万物并作的美好世间,所以心怀大道,遂以观复。
(初作于2018.12,修正于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