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阅读记录 21.5.17
宗教社会学家涂尔干在谈到世界宗教现象时,曾提出迄今为止的宗教信仰无论简单抑或复杂,都显示了一个共同特色:“神圣与凡俗这两个类别之间的对立,总是能够通过某种可见的记号,把自身明白无误地显露出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只要依据这个标记,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辨认出这种极其特殊的分类。既然在人们的思想里,神圣观念随时随地地与凡俗观念相分离,人们已经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逻辑界限,所以心灵会断然拒绝将这两种混为一谈,甚至不允许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中国所有的神经崇拜不是一系列宗教仪式,就是一桩交易——多少崇拜可以得到多大好处。中国民众信仰的功利倾向还反映在人们普遍相信因果报应上。这强化了民间信仰中业已存在的目的性。民众一方面希望做好事或者行善事能够得到预期补偿;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恶报来惩罚行为不端的人或者破坏社会秩序者。中国民众就是生活在一种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的信仰世界中。 中国信仰是一种客观实在。虽不专属于某个宗教团体和组织,但隐而不彰。 民间信仰有原始蒙昧性。农业的早熟小农经济的固化长久支配生活,令信仰有浓厚的原始色彩。 实用理性色彩浓厚,功利性突出。 包容性极强,神谱随时在更迭,接受新信仰的加入。民众相信求一神不如求多神,一神也会根据民众需求兼任多职。 有明显的差异性与趋同性。 费孝通: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逃灾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