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摘抄
概念
-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分类方法
三分法 用俯瞰的方法审视想要整理的所有物品物品,分成三类,再从每一类中继续分成三类,以此类推。 分成三类刚刚好,分成两类的话略有不够,要是分四类的话又可能会记不住。 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时所造成的混乱。 示例:厨房
七·五·一 分法
-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这也算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
-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
- 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 示例:衣柜
伴随总量限制原则的替换原则 控制数量在七·五·一范围,需要购入,就要出货,避免越买越多。
1个动作原则 靠一个动作就能完成。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动作,充其量只有打开柜门、取出物品这两个动作,这样人就不会觉得麻烦。花点心思去掉多余的动作,人就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也不会以“好麻烦”为借口了。
自立、自由、自在法则
- 物品尽量“自立”的放着
- 选择让物品“自由”的摆放
- 不能立起来的,卷起来“自在”的放着 形成一个自己的收藏习惯,避免东西都放在一坨,不好区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