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爆料 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与我们息息相关)! 公募基金是如何参与黑幕的,为什么某些公募基金敢参与这种黑幕!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避雷???

在B站观看视频:叶飞爆料 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
叶飞爆料A股黑幕(某些公司操纵股价)后,又爆出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

重大黑幕:公募基金的两个潜规则!
1:公募和券商资管一样的合作模式。只要几个点的费用。
2:公募和盘方合作,公募交出自己的股票池,然后盘方选出认可的股票,盘方先买。比如买三亿。那么,其中拿出3000万的市值作为帮公募基金经理买的。。
那么,接下来,公募负责拉升,盘方每赚10%就提现给公募。
这样,外边看起来很合规。因为盘方没有操纵股价,而是公募在操纵。
你懂的。。
3:私募一般很少和公募这样合作,因为私募基金的钱,赚到的只能分20%,其他是投资者的。划不来。
而盘方的钱都是自有资金 所以划得来。
(上文内容来自叶飞 微博)
因为有些内容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所以我用直白的话语解释一下。
潜规则1:公募和券商资管一样的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应该就是之前爆料的模式,具体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从叶飞爆料的A股黑幕中(操纵股价),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股市上基金上避免踩雷?
A公司要管理自己公司市值(操纵股价),让券商资管或者公募基金使用投资者的钱去接盘,保持A公司股价稳定。
这种模式的获利者:
A公司获利模式:高价卖出股票获利!
券商资管或者公募基金获利方式:A公司给好处费。
受害者:普通投资者,即让券商资管理财或者买了某些公募基金的普通投资者。
潜规则2:公募和盘方合作,公募交出自己的股票池,然后盘方选出认可的股票,盘方先买。
这种模式隐藏的比较深,一般很难查到。
举个容易懂的例子:
公募基金在买股票之前,一般需要一个团队去调研,然后确定把哪些公司作为自己的购买目标。举个例子,我们假设公募G通过调研,最终选择C1、C2、C3、C4、C5这些公司作为自己的目标投资公司,就是把C1、C2、C3、C4、C5这些公司放到一个股票池。
盘方就是操盘方D,想买3亿人民币的股票,就跟G公募商量好,让G公募把目标公司的名单发给操盘方,操盘手D可能会选定C2,C4公司,然后花3亿资金先买入,然后让G公募使用投资者的资金买入C2、C4公司。
因为操盘方D比G公募先买入,G公募买入C2、C4公司的股票时,股价会被抬升,此时操盘方D就可以高价卖出股票。
假设这波操作赚了10%,那就是3亿*10%=3000万。
按照叶飞举的例子,操盘方D3亿中的3000万是替公募G买的,那么公募G赚的钱就是3000万*10%=300万。
操盘方D最终赚了3000万-300万=2700万。
这种模式获利者:
操盘方D:高价卖出所持有的股票获利!
公募G:操盘方D给公募G的好处费。
这种模式受害者:
购买公募G的普通投资者,因为公募G拿的是投资者的钱去给别人拉升股价的,买入公司的价格可能过高,高价买入低价卖出,进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为什么私募一般不进行这种黑幕操作!!!
叶飞提到的第3点是私募一般很少和公募这样合作,因为私募基金的钱,赚到的只能分20%,其他是投资者的。
解释一下:与公募基金相对应的就是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每个人投资者都可以买的。
而私募基金一般对投资者的资金量有限制,一般普通者是不会接触私募的。
私募基金一般是自己去募集基金,一般情况下,私募基金募集的基金量相对公募基金是比较少的。
私募基金的赚钱模式是:帮助投资者好好理财,然后从投资者的盈利中抽取一定比率作为理财费用,如果不能帮助投资者赚钱,私募基金的日子一般是不太好过的。
私募基金如果把投资者的钱亏了,没有投资者去购买某私募基金,那么这个私募基金可能就无法维持下去了,所以私募基金经理一般是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这些黑幕。
而公募基金赚取的是管理费,不管你赚了还是赔了,公募基金都是赚钱的,公募基金花的是投资者的钱,导致部分公募基金没有良心去参与黑幕,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购买公募基金的时候,如何避免踩雷呢?
如果我们要买公募基金,尽量从以下角度出发
选择无不良记录的基金经理(选择有职业道德的人)
选择不太缺钱的基金经理(能抵抗金钱诱惑)
查看公募基金的回报率历史记录(看到底有没有能力)
多买指数基金(基金经理没有太多的个人选择股票的权力)
(精彩待续...)
从叶飞爆料的A股黑幕中(操纵股价),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股市上基金上避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