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出论文选题的焦虑时刻
查看话题 >万事开头难 ——关于博士论文选题
早上刷到一位友邻纪录博论产出的过程,很是感慨。于是心血来潮码了我定选题的历程。目前博论已进入相对平缓的产出阶段,期待能顺利毕业,届时再更。
记于2021/5/19
从博一进来第一天,我就开始思考要做什么了。因为我很不幸,博士考试时候的计划书因为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破产,导师的国家课题又是结项年,于是我只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道路来。如何形容这个过程?于我而言,确定选题就是一个间歇性灵光乍现,到不断自我否定甚至崩溃,最后平缓奔现的过程。
开学一个月不到,我按着自己的复试计划,跑了一次远路,为了确定我的选题,尝试去某省艺术研究院摸索材料。为了这次探访,我竭尽所能联系了诸多有脸面的人物,中间也是有运气加持,认识的热心前辈还有地方学者都很支持我,但显然这次我白折腾了。因为我需要的文献是未公开的,收藏单位拒绝了我驻扎式大量阅读的请求,即使我想了不少周转办法,求了不少人,甚至我叔叔(一个长期支持我学业的行外人)要带我去面见省长。可惜,事与愿违。那位地方学者也从单位退休了,没法帮我到最后一步,原本他早就关注到我的想法,老教授退而不休,其他的课题还要跟进,便一直期许有人来做。其实他很开心我想做这个课题,帮我走动了好几次,甚至我们电话畅聊了选题的构想目标及成果,可以说胜利在望只差敲门砖了。后来我放弃了这个题目之后他很失望。再后来得知我确定了选题与此无关,他便没有再回应了。我只能说我目前尽力了,对于那批文献,我还是念念不忘,希望日后有机会下手!
第一学期我们要上好几门课,考核方式是课程论文,刚进来时,我还不知道C刊有多难发,就一直拿着硕论里面抽出的小章节海投,最后都无疾而终。在这大半年里,我开始感受到了发论文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难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另一方面,我将课程论文的任务和我的选题结合起来,两手抓。施行的方案就是选定一手文献进行阅读,在几番排除自己已拟好的选题之后,我放弃了经典作品和个体研究,直接进击整体的文学现象。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文献看累了,翻了诗话抄写,就在那一瞬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谓是灵光乍现。于是二话不说,开始寻找大量案例,把宋诗话全编认真翻了近半个月(当然还没翻完)。同时查阅研究动态,确保没有人做过这个题,然后在期中师门组会时候信心满满提出,然而因为案例不够支撑庞大的博论体系,被整个师门diss掉了。天知道我有多伤心,半个学期的埋头苦读,我很沮丧,但又舍不得放弃这个发现点,就想着做成小论文吧。好事多磨,小论文写了一半时候,我在港台书籍库查资料,翻到一个台湾大佬做过这个题,基本是把我的想法吞没了,欲哭无泪。伤心之余,我开始寻求课程老师的帮助,老师建议我另辟蹊径,把自己的想法再重新思考下,能不能绕过大佬而有新见。老师一言,醍醐灌顶。于是我反复阅读大佬这部分内容,最后找到我俩的出发点、目的地都不一样,只是材料一样,而且他还可以成为我的“垫脚石”。经过又一个月的材料爬梳,我在两天之内写完这篇论文的初稿,在同步完成的其他三篇课程论文之外,这篇我是最满意的,便提交给最严厉的一位老师。学期末的时候,我特地发邮件咨询老师意见,得到老师电话的一番炮轰,开始改论文历程,这涉及到我第一篇c刊,在此且不提。
回到我的选题上,因为组会上经历的挫败让我很沮丧,又找导师面谈了一次,导师虽然不做我这个方向,但也有不少想法,这次他给我提了几个大范畴的建议,我回去后不断缩小范围,筛选可行的课题,然后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尝试完成相关的课程论文。在第二学期的时候基本确定了方向,便朝着这个方向开始阅读文献,终于在博一即将结束的六月份定好选题,对于我们这种三年学制想要顺利毕业的人,到博二还不定选题的话就太危险了。十分感谢我的导师,他身为院长日理万机,但从不拒绝和敷衍学生的求助,我的题目最终敲定,确切说不是老师直接给的,但是老师引导的,并且在他的帮助下,咨询了我这方向的一个大佬,得到肯定。此外,我还有第一导师(虽然是第一,但是弃学从政很久了),这位导师没给我很多具体帮助,因为是政界大佬,我也很难约上,一年只和老师面谈了两次论文选题的事情,但大佬还是大佬,每次提纲挈领几句就足够点醒我了,所以我也是心存感激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老师给题目最佳,但若没有这个运气只能自己去摸索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选定一个题目,不仅要建立在庞大的阅读基础上,还要考察你对前人研究的判断和思辨能力,同时会展现出你预判选题建设和困难的能力。并且,即使有些选题因为太大或太小的原因面临破产,也不意味着这段时间的文献整理工作是白费的,这些看过的书,想过的问题都会沉淀为你的个人积累,充实你的知识库。当然,若能灵活转变,比如缩小预期写成小论文,便是死里逃生甚至峰回路转,华丽逆袭。之所以这么说, 就是因为我上面说的第一篇c刊的产出来源。
关于选题的研究动态问题,也就是如何确认你的题没人做过,最基础的是通过各大论文网站搜索相关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小论文有点关联的内容要认真阅读,预判其是否有大论文在背后,也就是暂时选择了保密的博论。这是我们要很小心的地方,毕竟保密五年的博论跑出来和你的题目撞车,那就前功尽弃了。其次是了解国家、社科、省各级项目基金,因为很多基金课题和博论容量差不多,我们也需要了解以确保不撞车。补充一点,港台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也要想办法关注,不然就会出现像我写小论文时候险些撞车的问题。
因为我现在已经进入博论写作了,所以回忆起选题的阶段可能比较琐碎,你看不出我具体的情感波动,但这个过程之中,每日抓破了头想题目,浮躁是必然的,需要每一次接受导师的点化才能平静下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修炼吧,所谓的坐冷板凳精神,就是切忌急功近利,只有让自己沉入文献,才会从中找到你的活水!
🐳和鲸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毕业论文使用ai怎么过 (40人喜欢)
- 闲语琐记 (24人喜欢)
- 30岁青椒年收入xxw+年终总结 (8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