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重映,再次拉回“悲哀即美”的日本式电影美学
在2021.5.20特殊的日子,由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指导的经典电影《情书》,将重新在国内上映。再一次将受众体验“悲哀即美”的爱情与文艺相融合的氛围当中,情感的体验可以随时间遗忘、也可以分享,但是绝对不可以被代替。

《情书》是岩井俊二指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引起巨大的轰动。这部清新感人的影片《情书》已经成为九十年代乃至今日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
评分8.9,无数的青年男女被电影中散文诗般的爱情叙事和静谧悠长的唯美画面所深深吸引,是一代人的标杆性电影记忆。
该影片获得第19届日本电影金像奖、第6届文化庁优秀电影作品赏、第20届回报知电影赏等出色奖项。

中山美穗
称得上是日本演艺界“阿姐级人物”。一双明亮的双眸,集清纯、柔媚、性感于一身,在电影《情书》表演中用精湛的演技分饰两角。
剧中的她时常温柔明艳,时常伶俐活泼,完美的演绎了两者之间“化学反应”,更是以超高的颜值频频震撼观众。

柏原崇
被誉为“日本20世纪末最后的美少年”,在《情书》中以360°无死角的颜值成功出圈,剧中柏原崇台词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是惊艳。
以精致入微的演技,恰到好处表现心理活动,可圈可点。


提起初恋,大约是青涩的纯粹的感觉。《情书》用日本式的优雅与委婉,带给受众一种独一无二的视觉美感,以精微的创作性和感受性,使其更具有独具一格的影视诗意。
《情书》的开场,舒缓的轻音乐响起,女主人公渡边博子在雪地上慢慢走着,大雪飘落,画面中只剩下皑皑白雪与博子独自一人略显孤寂的身影,营造了一个太过凄迷的画面,配以之后出现的祭奠,使受众的心不禁为之一颤。

渡边博子深沉内敛,轻轻说话,轻轻微笑,小心翼翼地隐藏着心底对逝去未婚夫的思念。她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想法,安静而忧郁地生活。

在祭拜结束后,博子来到了已故丈夫“藤井树”妈妈的家中,并且找到了一本丈夫的同学录,在书中找到了“藤井树”的名字,误以为是丈夫国中时的住址。为寄托哀思,博子试着写信寄到那个地址去。

有趣的是,博子竟然收到了回信,虽然感到诧异,但或许是对于已故人的过度思念,博子觉着这真的是天国的回信,感觉既浪漫又神奇,也恰巧满足了博子对于已故“藤井树”的寄托与思念,所以就这样继续通信。

博子在丈夫去世后这么多年来,已故“藤井树”的好朋友秋叶茂一直守护在博子身边。但是博子对于“藤井树”的爱意与执念迟迟未消。
秋叶茂明知博子可能不会爱他,但还是义无反顾的陪在她身边,带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他的眼神里从来只有理解与心疼,无关占有。

博子与“藤井树”继续信件来往,秋叶茂作为最清醒的旁观者并不想在看着博子这样“自欺欺人”,此时秋叶茂便猜测是不是与已故“藤井树”同名的人在与博子写信。
经过调查,博子发现原来互信的“藤井树”是丈夫的高中同学,而且通信的“藤井树”是一个女生。

随后秋叶茂和博子一同前去找寻这位女“藤井树”,但最终擦肩而过。
于是,博子便在蹲在女“藤井树”家门口写下一封信,解释整件乌龙事件。把信件投入信箱那一刻,博子的心情掺杂了太多东西,唯一的寄托正在破灭,但她总是无法面对这件事情。
博子日常总是看起来很平淡,其实内心已经无可奈何到了极点,于是这个片段也成就了整片经典镜头之一。

这其中有一个小细节,博子原本想在信中告知“藤井树”已故的消息,写到一半却又划掉。
这也暗示了博子长久以来一直没有接受“藤井树”已经去世的事实,在清醒和不甘愿清醒的情绪中无法选择,看似是在慰藉自己但却有无能为力,这里便看出导演对于细节之处的用心。

不久,博子还是在路边看到了“藤井树”,四目相对,博子有些惊讶,因为她发现,两人竟是如此相像。命运像是在强制性的想要“惊醒”博子,而有些想法一旦有了便停止不了。

博子便开始向女“藤井树”了解一些他们在国中时期的一些事情,企图留住最后一丝念想。
通过了解,原来,上学时他们两人因名字相同,总是会发生一些乌龙事情。被同学的恶作剧导致两人一起被分配为图书管理员,即使如此,两人也基本上没有怎么交流。

但是男“藤井树”经常会做一些在她看来毫无必要的恶作剧,比如时不时地会在借书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山坡道路上突然冲下惊吓女“藤井树”,特意跑到女“藤井树”家要她帮忙还书等一系列事情。这应该是基于一个原理“对于越喜欢的人越想捉弄她”在相处中渐渐生出来别样的情愫,用着最不显的方法表达着最纯粹的感情。

种种事情都成为了两个“藤井树”之间的校园记忆,而博子也逐渐的证明了自己的所想,明白的丈夫真正爱自己的原因或许仅是因为跟她长得很像。
无措的博子起初并不能理解,他找到已故“藤井树”的妈妈谈心此事。不能相信自己竟然是“替代品”,但是“藤井树”已经去世,这便是遗憾,对于博子想要的答案,无迹可寻无人可问。

而此时的女“藤井树”也再次去到了国中学校,要去拍一些照片寄给博子,便遇到了国中班主任,因此也得知了“藤井树”已经去世的消息。
随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使女“藤井树”住进了医院,更多的记忆涌现而出,慢慢拾起那些碎片,才忽然明白青春时隐藏的微妙情感。

而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博子没有办法不接受,或许博子早就需要这样的醒悟,
那天,博子来到了空旷的雪地上,朝着“藤井树”遇难的山大喊着“你好吗?”“我很好”。
仅仅只有六个字,却包罗万千含义,“不舍、不甘、难过、释怀”。这一刻也许她真的明白,自己必须要放下那段挥之不去的思念。

不久,博子便把之前所有信件寄到了女“藤井树”家中。信中说:“我认为藤井在借书卡中所写下的名字并不是他自己, 而是指的你,我把这些信还给你,因为这些是属于你对藤井的回忆,我没有权利拥有."

出院后的,她凑巧拿到了的那个封存多年的借书卡,当她翻到背面的时候,原来正是当初男“藤井树”给她画的人像画。

原来在那个时候,男藤井一直暗恋着她,却不好意思表达,通过借书卡画了出来。女“藤井树”手握着借书卡,会心一笑,那种初恋时青涩,害羞的模样,从她幸福的脸上甜蜜的流露了出来,电影结束。
在影片的末尾,还有一个彩蛋,“藤井树”所拿的那本书正是20世纪法国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重现的时光》,书名巧妙地概括了全片,印证回忆。

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绘少年藤井的爱恋。青春,恰似日本文化中的樱花,绚烂而短暂,岩井俊二并没有从青春本身出发,而是由未来回溯过去,在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之间搭建了桥梁。
正是因为同名同姓的牵扯,才让彼此的心里,投射上了对方身影。这是怎样奇妙的一种缘分,无法解释清楚,只是更加深刻的记住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