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Flow简介
“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活出意义来》
1. 心流是什么?
什么是心流?按照技能、挑战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人们的常见行为模式总结为下图中所示的八种。心流处在技能适中、挑战适中的理想区域。当你心中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你的技能可以初步胜任这个目标的时候,你开始投入心力,你的注意力被立即的反馈攫住,而环境也逼迫着你做出回应。就像乒乓球高手相互对打,小球成为两人之间意识流动的媒介。你会体验到人类最美妙的感觉——心流。反之,在低挑战、低技能那样的区域是焦虑、冷漠、厌倦……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心灵体验到达最优状态时,心中澄莹如练。只有当精神能量(即注意力)专注于实际目标,行动与机缘又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树立追求的目标,能使感官变得井然有序,因为这时,人必须全心投入手边的工作,将其他一切抛诸脑后。这种为克服挑战而奋斗的阶段,就是一般人认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任何人只要能够控制精神能量,并将它专注于既定目标,就一定能有所成长、精益求精。借此不断练习自己的技巧,迎接更艰巨的挑战,使自己更加出类拔萃。
现在心理学家已经使用了脑科学的手段,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直接扫描大脑,更直接地研究心流。我们现在的确知道的比契克森米哈赖这本书中描述的多一些。
我们已经知道,心流的前提是我们要主动关闭大脑的前额叶皮层的一部分功能,心流的过程是大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六种激素,不断深入,心流的愉悦感也来自这些激素。心流不再仅仅是人脑这个黑盒子的外部表现,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大脑硬件工作原理的解释。
2.心流的要素
无论产生心流体验的活动是什么,对它的描述几乎都是相同的。运动员、艺术家、宗教神秘主义者、科学家和普通工作者都用非常类似的词句描述了他们最有收获的经历。这些描述并没有因文化、性别或年龄的不同而不同。老人和年轻人、富人和穷人、男人和女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似乎以同样的方式体验着这种乐趣,尽管他们或许通过做非常不同的事情来获得这种体验。在描述这种体验时,有9个重要因素被反复提及。
1.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矛盾的要求,对自己的目标不是很确定。与之相反,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音乐家知道接下来该演奏什么音符;攀岩者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迈。如果工作是有趣的,那么它也会有明确的目标。外科医生每时每刻都清楚该如何用手术刀进行切割;农夫对如何耕种庄稼有自己的计划。
2.行动会马上得到反馈。
再一次与通常的做事状态相反,在心流体验中,我们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音乐家马上能听出演奏的音符是否正确;攀岩者立即知道这一步走得对不对,因为他们还吊在那里,没有坠入谷底;外科医生可以看到腔内有没有血;农夫可以看到土地上整齐的犁沟。
3.存在着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在心流体验中,我们感到自己的能力与行动非常匹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觉得相对于我们的能力来说,挑战太大,因此会变得沮丧而焦虑。或者我们觉得自己的潜力比表现出的能力更大,因此会觉得无趣。在打网球或下象棋的时候,如果对手比自己强大得多,我们会产生挫败感;如果对手比自己差得多,我们又会产生厌倦感。当双方势均力敌,处于挫败与厌倦之间时,才是真正好玩的比赛。进展顺利的工作、谈话或人际关系也一样适用这个道理。
4.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我们的脑子不在正在做的事情,
上。学生们坐在教室里,好像在听讲,其实他们在想着午餐或昨晚的约会;工作的人想着周末如何过;打扫房间的母亲在牵挂着孩子;高尔夫球手满脑子想的都是朋友会怎么看他挥杆。然而在心流体验中,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正在做的事情上。挑战与技能的势均力敌要求思维必须非常集中,而明确的目标和不断得到的反馈使之成为可能。
5.不会受到干扰。
心流中另一个典型的要素是,我们只觉察到与此时此刻相关的事情。如果音乐家在演奏的时候想着自己的健康与税务问题,那么他很可能敲错音符;如果外科医生在手术时走神,病人的生命就危险了。心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当下的结果,它让我们摆脱了日常生活中对抑郁和焦虑的恐惧。
6.不担心失败。
当处在心流体验中时,我们太投入了,不会考虑到失败。有些人把它描述为“一切皆在掌控”的感觉,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在控制。是否会失败的问题甚至都没有出现。如果它出现了,我们便无法全神贯注,因为注意力会被我们所做的事情和控制的感觉分裂开。失败之所以不成为问题,是因为在心流体验中,我们清楚必须要做什么,我们潜在的能力能够胜任挑战。
7.自我意识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在会意其他人怎么看我们,随时留心可能遭到的轻视,以便捍卫自己,并为能否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忧心忡忡。一般来说,这种自我意识是一种负担。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太投入了,不再在意自我的保护。然而当心流结束后,我们会产生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应对了挑战。我们甚至觉得自己已经走出了自我的边界,成为更大存在体的一部分,至少暂时是这样。音乐家觉得与宇宙的和声融为一体,运动员与整个团队融为一体;小说读者在另一个世界中度过了几个小时。自相矛盾的是,自我的扩展是通过自我遗忘实现的。
8.遗忘时间。
一般来说,当我们处在心流体验中时,会忘记时间,几个小时感觉好像只有几分钟,或者正相反。花样滑冰运动员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其实只用了几秒钟的快速旋转,在他们看来似乎被拉长了10倍。时钟上的时间不再与感觉到的时间相等。我们感觉过去了多长时间取决于我们在做什么。
9.活动本身具有了目的。
只要出现了以上列举的大多数,我们便会开始享受产生这种体验的任何活动。比如我也许对使用电脑心存恐惧,之所以学习如何使用它只是因为我的工作要靠它。然而随着使用技能的提高,我认识到电脑能帮助我做什么,开始因为它自身的原因而喜欢使用电脑了。此时这项活动本身就变得具有目的了。希腊词语autotelic指的是某些事情本身就是终点。艺术、音乐和体育等的一些活动通常本身就是目的。除了感受活动带来的体验外,没有其他原因。但是生活中的多数事情存在着外在的目的(exotelic),我们之所以做它们,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些活动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比如小提琴家因为演奏而获得了报酬,外科医生因为做手术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很好的收入,而他们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享受。从很多方面来看,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学会从必须做的事情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心流体验。如果工作和家庭生活本身变成了目的,那么生命中凡事都不是浪费,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因为它本身就值得去做。
3.实现心流的条件
- 明确的目标
- 知道做的怎么样
- 平衡挑战与技能
-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
- 专注
- 忘我的投入
- 工作本身就是目的
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不论多么简单的体能活动,只要能产生心流,就令人觉得乐趣无穷。基本步骤包括:
(1)确立一个总目标,并尽可能包含多个实际可行的子目标;
(2)找出评估目标进度的方法;
(3)保持精神集中于所做的事情上,并且对活动涉及的挑战进行越来越精细的区分;
(4)培养随机应变所需的技巧;
(5)在活动变得令人厌倦时,随时提高挑战的难度。
柠檬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三遍学习法 (1人喜欢)
- 2025年经济小预测 (3人喜欢)
- 假装你会这件事,你就真的会(2025/01/06)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