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革者为鞅,鞅兮福所致,鞅兮祸所依——观2004版话剧《商鞅》
很久以前得闻陈薪伊导演的《商鞅》,乃是现代话剧界的一部传奇巨作,曾令朱总理动容,便一直想一探究竟。 今日得见果然是惊天地,泣鬼神。剧中的卫鞅之父是卫国公子,自出生时巫便断言此子乃五月之子,冲克父母,其父原想用马鞅结束他的生命,但其亲母姬娘忍辱偷 生,将卫鞅带大却不与他相认。生性刚烈的少年卫鞅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始终想成为人上之人。巫曾断言卫鞅有相国之能,将来必将倒转乾坤出人头地,但终将五马 分屍不得善终。 年少志高的卫鞅放牧于西水河畔。某日得秦国内侍官景监赏识,欲以一张羊皮收养之,但魏国相国公叔痤用五张羊皮截下了卫鞅,为了断卫鞅的念想,还另其母姬娘 自剜双目,另其演习李悝之法,兴吴起之术,并陪伴在公子昂身边侍读。十八年后卫鞅成为公叔家臣中少有的栋梁,他与红颜知己韩女的命运也就此波折。公叔痤临 死前曾向魏惠王举荐卫鞅,但魏王不置可否,公叔痤便进言”卫鞅如不留用,必杀之以绝后患。“魏王并没有采纳,卫鞅不禁感叹”知我者,公叔痤也!“ 公叔痤死后,卫鞅便只身前往秦国,推行变法。在秦国太傅公子虔、赵良博士、景监的帮助下推行变法,与秦国的遗老们针锋相对,终得秦孝公的赏识,官拜左庶 长。为了正法度,在颁发大典之时,还斩去替太子受过的太傅公子虔的左足,革除公孙贾的职,对太祝祝欢的妖言惑众施以薨刑(割去须发),开阡陌,正视听,废旧法而习农战之法。13年后,国富民强的秦国终于迁都咸阳,坐视中原。卫鞅也荣升为大良造,准乘三驾马车。正当卫鞅率众军士前往魏国收复失地之时,公子昂 献计,将韩女(韩夫人)献给秦王,再进谗言离间卫鞅和秦王。追随卫鞅多年的孟兰皋舍身取义,换取了公子昂的头颅,也使得卫鞅击退魏军。此刻的卫鞅已是“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受封商、乌之地,但如祝欢测字时所言:央乃大凶大吉之兆,央为居中,如遇歹人则为祸殃的之鞅,如遇变革则为马鞅的鞅,如遇禽鸟则为 鸳鸯的鸯。。。。。 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至。”伴君如伴虎,在经历了韩女自尽,秦孝公归天,公子驷继位,尸佼离去、赵良规劝无果之后,卫鞅他完全被孤立的。终由太傅授 意,被诛杀之。而秦国在变法之后受益无穷,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 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纵观全剧,商鞅是改革中的巨人,缺也是职场的庸人。改革者的艰辛他都经历过了,也听过来了,但人际交往的艺术他却未曾掌握,他不如公子虔皇亲血脉、位高权重;也不如赵良机智圆滑、全身而退;他不如公孙贾般阿谀奉承;他不如公子昂般善用诡计;他不如孟兰皋般大义凛然;他甚至不如尸佼洞悉世事。。。。。。但他刚烈、他坚定、他有胆识有智慧,在国家大义与儿女情长面前,他选择了国之大义;在国之变革与父母亲情面前,他选择了国之大义;一个人果敢到无所畏惧,一个人无私到言行必法。之所以推陈出新、破旧立新都是为了国之将来——富国强民,励精图治,终于使秦这个过去的西蛮小国成为一统中原的泱泱大国。
然而,居功自恃乃职场一大忌,这个五月之子,注定要品味独缺甘甜的五味人生,亲母不相认,知己自远游,朋友犹可弃,独孤一老翁。商鞅的变故可以说是成也变革,败也变革。成者,南门立木、太傅削足的确树立了威信;败者,不够圆滑的商鞅在心存怨念的太傅,和公孙小儿的谄媚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尤其在孟兰皋殉国、尸佼远走之后,商鞅可以说成了朝中的众矢之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只差一个激发的契机了。于是在新王登基之后,商鞅就不可不除了。
这里特别提一下公子虔这个角色,表面上他是支持变法的,但其实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王权主义者,王命难违,自持有度,当任何事触及王权的底线时,他便站了出来,可以说是权臣弄权的代表;公孙贾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人物,一个朝代可以没有忠臣,但绝不会没有佞臣,不过就是出现时间早晚的问题;景监这个角色,个人觉得他对商鞅除了有伯乐之义,还有伯牙子期的之谊,另外就是对一件事的执着,正如他自己所言,举荐卫鞅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姬娘一个伟大的母亲,一切以亲儿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甚至当商鞅提出割爵赎母的时候,也被她断然拒绝,这个母亲有她自己的骄傲;韩女一个红颜知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亡,韩女不知离国恨,只探造化已弄人;博士赵良,天子脚下庶民敬仰,急流勇退谓之知机,是个职场典型劳模,也是卫鞅应该学习的对象之一。
有道是,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战国商鞅求变,永垂青史。
PS:强大的演员阵容: 导演——陈薪伊 (2004版)卫鞅——尹铸胜(少年——宋忆宁);祝欢——徐峥;姬娘——周小倩;景监——许承先; 公叔痤——杨绍林;韩女——田水;公子昂——李建华;魏惠王——朱艺;甘龙——李道君;公孙贾——吕良;赵良——张名煜;公子虔——娄际成;秦孝公——佘 晨光;公子驷——魏春光(少年——丁美婷);孟兰皋——沈磊;尸佼——安韩瑾;
然而,居功自恃乃职场一大忌,这个五月之子,注定要品味独缺甘甜的五味人生,亲母不相认,知己自远游,朋友犹可弃,独孤一老翁。商鞅的变故可以说是成也变革,败也变革。成者,南门立木、太傅削足的确树立了威信;败者,不够圆滑的商鞅在心存怨念的太傅,和公孙小儿的谄媚面前,显得势单力薄,尤其在孟兰皋殉国、尸佼远走之后,商鞅可以说成了朝中的众矢之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只差一个激发的契机了。于是在新王登基之后,商鞅就不可不除了。
这里特别提一下公子虔这个角色,表面上他是支持变法的,但其实他还是个彻头彻尾的王权主义者,王命难违,自持有度,当任何事触及王权的底线时,他便站了出来,可以说是权臣弄权的代表;公孙贾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历朝历代都会出现的人物,一个朝代可以没有忠臣,但绝不会没有佞臣,不过就是出现时间早晚的问题;景监这个角色,个人觉得他对商鞅除了有伯乐之义,还有伯牙子期的之谊,另外就是对一件事的执着,正如他自己所言,举荐卫鞅这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姬娘一个伟大的母亲,一切以亲儿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甚至当商鞅提出割爵赎母的时候,也被她断然拒绝,这个母亲有她自己的骄傲;韩女一个红颜知己,士为知己者死,女为知己者亡,韩女不知离国恨,只探造化已弄人;博士赵良,天子脚下庶民敬仰,急流勇退谓之知机,是个职场典型劳模,也是卫鞅应该学习的对象之一。
有道是,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战国商鞅求变,永垂青史。
PS:强大的演员阵容: 导演——陈薪伊 (2004版)卫鞅——尹铸胜(少年——宋忆宁);祝欢——徐峥;姬娘——周小倩;景监——许承先; 公叔痤——杨绍林;韩女——田水;公子昂——李建华;魏惠王——朱艺;甘龙——李道君;公孙贾——吕良;赵良——张名煜;公子虔——娄际成;秦孝公——佘 晨光;公子驷——魏春光(少年——丁美婷);孟兰皋——沈磊;尸佼——安韩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