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旅行的经历
查看话题 >来天府之国,享一趟安逸周末,访一代古蜀文明
成都,一直以来占据着我旅行排行榜前三的位置,却总因为闺蜜临时加班、周末突然有事儿等各样原因,与它失之交臂。虽然仅仅为了“火锅”这样一个“人间珍馐”,成都并不适合独自前往,但本着“独行总比错过好”的原则,想到就飞吧,毕竟成都除了火锅,还有串串、兔肉、抄手、肥肠、豆花、蹄花……
周六上午,因为天气原因在机场候机近六个小时。眼看窗外雾雨磅礴,一顿、两顿美食就此错过,就地将泡面想象成巴蜀风味,蓄势待发,只待到达后尽享天府美味。

18:00左右,宽窄巷子
顾名思义,这是一宽一窄两条巷子。跟着人群鱼贯进入,美食映入眼帘。不管三七二十一,任选一家,大干一场。拧着麻辣兔头,提着猪脑,带着一串糖油果子和一碗冰粉就地感受巴蜀风味。

应当有人告诉过你,如果没有,那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声说出:不要轻易在景点买吃的!当然,如果你愿意以到市场1.5到2倍的价格,品尝一份无敌的寂寞,也祝你寂寞寂寞就好。
景区小吃不仅不能诠释当地的风土人情,还险些让我对成都物价产生偏颇理解。

吃啥补啥大概是有依据的,在我尝试过兔脑和脑花后,突然意识到付款前掉线的那部分智商,在辛辣的味觉刺激下回来了,懊悔就是最直观的表现。
19:00左右,人民公园
从宽窄巷子步行一两公里,进入人民公园。
白天在公园遛弯儿、搓麻的大爷大妈们这会儿已经散场,茶园里,工作人员在收拾桌子,整排虚席竹椅道出了一份悠闲自在。

公园各个角落,散布着晚练的人群,有防空洞门前练舞的大妈们,纪念石碑前踢毽子的民间高手四人组以及在石板墙前反复练习“背撞墙”神秘气功的大爷等等。实践证明,公园是人民的,人民是多彩的,多彩的成都人民,教你如何巴适的生活。

倘若时间充沛、心情闲适,在人民公园坐一下午,喝茶、聊天、嗑瓜子大概会非常享受。在成都,急不得、快不得,需用平静来洗去内心的躁火。
可惜,像我这样走马观花的游客,还没修出这一份心性可以在此刻深入感受当下的惬意生活。

朋友圈里,傍晚的南京挂出迷人的彩虹,那是夜幕降临前居家的温柔。在别人家的后花园里游荡不会比在自家时更自在,我向往家的温暖,却依然在不断的行走中寻找着不自在。也许是期待在陌生的地方与熟悉的自己相遇,也许期待偶尔的别离让归家更为深情。

旅行并不能涤荡内心的浮尘,只是在多元的体验中寻找某一瞬静心的可能。
从人民公园右转走出,是各种老妈蹄花店,分分钟许诺将你刚刚消耗的卡路里当场补回来。日渐圆润的我怎么能吃这个?当场点了一份肥肠粉加节子压压惊。溜入这片市井,寻找人间美味。

20:00左右,锦里
人民公园转公交车,十几分钟到达锦里。锦里与武侯祠相连,因为飞机延误而被迫放弃的武侯祠只能有缘再见。

相比于宽窄巷子,锦里的物价相对合理些。为了更深入的感受蜀地风情,就地找了个店体验采耳文化。大爷用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金属器具在我耳边操练,铁锤一样的物件不时叮当作响,没见过世面的我大气不敢出,也不知道这活计是对他的修炼还是对我。结束后,“振聋发聩”的词语不假思索的蹦出脑海,可见它在描述感官上极为贴切,一时间对世界的嘈杂听得更清了。

穿行锦里街道,有不少露天酒吧。其中莲花府邸规格较高,驻唱歌手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的实力。听闻郁可唯曾在这里驻唱,这儿也走出过不少知名歌手。只是座位要提前预定,而我是个过客,独立游客不喝酒只听歌。

21:00左右,春熙路
春熙路算是成都的商业中心,作为全国销售额排名前五的奢侈品购物中心,太古里榜上有名。根据网络推荐将民宿订在这里,交通便捷,美食众多。
晚间与民宿的美女老板接上头后,相谈甚欢,夜行就此打住。
短途旅行多是浮光掠影,对一个城市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多数还是关于人。老板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我们没有酒,但聚众聊会天,便有了江湖。

看似瘦弱的老板,辞过机关公职、当过都市白领、做过海外代购、干过客栈义工,如今自主经营民宿,养着五只小猫,淡季自驾远游,生活潇洒自由。
我们聊着成都的慵懒与生活,五只小肥猫淡定的窜来窜去,自由随性,一点儿不认生,十分可爱。布偶猫考拉懒洋洋的趴在主人椅子前,一动不动的,任由我撸毛摆布。猫老大是一只白色的狸花猫,聊天的间隙,矫健的窜过来,像是嬉戏般欺负眼前白胖的考拉,想要博取主人的关注。

我感叹道,“这只猫很有灵性呀。”
老板回答,“白猫特别聪明,别看它欺负别的布偶猫,但在考拉怀孕的时候特别照顾她。有吃的先让考拉吃,直到她不吃了,自己才过来吃。”

原来成都的猫也承袭了成都的温柔。就像老板说的,她留在成都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就是这里充满了人情味。来的第一年秋天,成都的地上落下满满金色的银杏叶,市政管理时特意保留了这些树叶不让清理,也成了一张城市名片。

回想这两天的新闻,成都也有它的创伤。2008年的那场地震成为全国人不灭的记忆,512纪念日不过在三天前。虽然成都因为选址独到,建在一片沙地上,减震效果极佳,在地震中几乎没有遭受太多损害。但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看着每天来往成都等待救治的伤亡人员,成都的伤更多的隐藏在广大民众的心里。作为地震见证者,小姐姐回忆着地震时的细节与经历,眼中飘忽点星泪光,声音出现一丝哽咽。
经营民宿有它的不易,但相比于体制内的工作也多了许多有趣。聊着聊着,两个早几天住进民宿的大四学生陆续加入群聊,分享各自态度,品味各自迷惘。

工作已经落定、等待毕业答辩的广东赖同学聊起她的大厂实习经历。年轻人像螺丝钉一般被安排在工作流水线上,每天高速运转,能否转出个光明前程?对于996我们都保持高度警惕,不是当代年轻人不想努力奋斗,只是以让渡生活为代价的奋斗,真的有意义吗?
想起自己毕业那会儿,多的是无措与焦虑。而工作数年的我,却依旧对未来充满困惑与不解。安逸的生活会让年轻人丧失斗志,可过于疲惫的努力也会让人失去前行的勇气。天平的两端摆放着理想和现实,我们在挣扎中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在社会的规劝下慢慢学着放下过去、看淡未来、珍惜眼前,在理想面前感慨种种。
如果社会效率的提升是以牺牲个体幸福为代价的,那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速度和风景如若不能两者兼得,应该为了速度而放弃风景吗?既然我们终究要葬在这同一片土地上,唯一能够珍藏的不过是这一段短暂经历,至于心中向往的远方究竟在哪儿,也只有自己才能给出答案。
与我年龄相仿的老板有许多丰富的生活阅历,而有趣的经历背后或许需要更多勇气。做两点一线的公务员,每天在广州挤上人潮汹涌的三号线,独自一人自驾川藏线,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项自我选择,都值得认真对待。在平行世界里,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人生。若觉得生活乏味,可以选择切换轨道,也可以在单线条的日常中增加另一个节奏,斜杠另一种可能。

第二天,直奔三星堆遗址
前不久,新出土的黄金面具登上新闻联播,三星堆成为新晋网红,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原本计划第二天行程在金沙遗址与大熊猫繁殖基地之间做选择,直至前一天晚上听到另一位房客对三星堆古遗址的高度评价,便与赖同学相约清晨一早搭乘高铁奔赴广汉,中午回城再拼个火锅。
从春熙路坐地铁半小时到达成都东站,高铁约半个小时到达广汉,之后打车十来分钟到达三星堆。

根据电子讲解,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它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分两个展馆,第一展馆是综合馆,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第二展馆是青铜馆,通过青铜面具、神巫群像、千载蜀魂、考古历程、千古之谜几个章节反映古蜀国的生活图景、文化历史以及现代迷思。
其中,综合馆展出的四件禁止出境展览宝藏最是震撼人心。
第一件祭山图玉璋,玉璋两面阴刻山陵、牙璋、云雷纹和两排做祭拜状的人像等纹饰图案,推测图像展现的是隆重的祭祀场景。


第二件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被称为铜像之王。


第三件是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杖上刻有人头、鱼鸟纹饰,是世界上最早的金杖。


第四件是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是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



此外,许多长相奇特、五官夸张的青铜头像也给古蜀文明增添一抹神秘色彩。






古人认为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因而产生树崇拜。祭祀台的祭祀神树,或许也表达了这样一份对神灵的敬畏。

展厅外,有青铜面具造型的冰柜售卖,看着这独特的造型还真有些上头。

随后,直接去玉林路吃火锅
根据民宿小姐姐推荐建设路、玉林路都是本地人经常去吃的地方。因为回城时已经两点多,部分火锅店已经停止营业,选择其中一家持续营业的火锅店开始这场饕鬄盛宴。
青年火锅位于玉林路的某个路口,门口正在装修,是个苍蝇小馆。坐定后,先点上鸳鸯锅底、北冰洋和冰粉,其他的根据口味进行选择。

别处的鸳鸯一般都是太极,而川渝一代的鸳鸯则是个同心圆,中间一小圈白汤是他们最大的让步。我吃不太出来成都火锅与重庆火锅的区别,麻辣到一定程度,味觉已经趋近失灵了。只是以前去重庆吃火锅时感觉麻味上头的速度似乎更快一些,后劲更大一点,成都火锅或许温和一点。比推荐鸭肠、脆肚、毛肚等内脏,快速涮过后口感清脆,牛肉肉质鲜嫩,确实新鲜。
顺便,打卡川大
吃完火锅坐公交到附近的四川大学望江路校区散步消食。整个校区非常大,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甚至是几栋居民楼都被包含在里面。作为川渝一带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吸纳了大量本地优秀学子,穿行其中,偶尔传来调性十足的四川话,魔性可爱、感染力极强。

走出川大,再到太古里转一圈,感受一下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繁华,短暂的成都行就此告一段落。仓促间还有许多景点来不及细品,比如大熊猫繁殖基地、青城山都江堰、九眼桥酒吧街等等,也算是为下一次的成都之旅埋下伏笔。

最近频繁的出行让人有些疲惫,也在尽量调整平时的作息以求寻找两种生活的平衡。虽然早上五点起床赶飞机,让我这样一个经常失眠到凌晨一二点的老熬夜人面露难色,不过相比于庸常,无法预知的旅途总归让人更加期待。
为什么旅行?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切换到陌生的地点,我想寻找一些不确定性,发现另一种可能。也许人生就是一趟自我发现的旅途,我们不是因为任何一种“应该”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为的寻找内心的自我。
年少时,我们努力为自己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以此来标榜区别,彰显不同。当拥有标签后又发现标签所标注的也只是某种群体特质,辨识有限,于是又试图摘掉标签,寻找内核的、独特的自己。或许阶层的产生也有赖于此。可事实上,谁又有什么特别呢?无论是从历史长河、广袤大地、多样物种还是浩渺宇宙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只是沧海一粟。凭心感受每一个当下就好,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