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厢》|《戏剧新生活》里自带BGM的丁一滕,述说红娘摩登爱情

©小爱 摄
“戏剧鬼才”丁一滕新程式戏剧「新西厢」
西安站
演出时间
2021.5.29 19:30
票价
380/280/180/120/100/80
地点
西安易俗大剧院
(新城区案板街26号)
当代西厢 古典续写
丁一滕导演继“傻男孩的悲剧”三部曲(《窦娥》《醉梦诗仙》《伤口》)后首度挑战“爱情”课题,用中西结合的“新程式”创作手法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爱情传奇《西厢记》,探求当代中国青年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观念,直面古今中外永恒的爱情命题。
在《新西厢》中,不仅莺莺与张生冲破世俗,勇敢追爱;活泼可爱的小红娘也要谈恋爱,还要去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背负着古往今来的种种压力和各种束缚,同时又遭遇当代的精神困惑与生存困境,但在爱情的巨大能量中开启了自我蜕变的“启蒙运动”。
跟随丁一滕合作多年的五位演员既有扎实的传统戏曲表演功力,又具有自然松弛的生活化表现能力,让人物穿越在古代与当代、传统与时尚、诗意与生活等多个层面当中,幽默诙谐,丰满生动,让在场观众时而发笑,时而深思,都被这样一部有着新鲜、个性气质和爱情观的作品深深打动。(摘自《北京日报》)

©小爱 摄
故事简介
若红自小被姑妈崔妈收养,与崔妈的亲生女儿若莺情同姐妹。在为若莺举办的相亲大会上,崔妈嫌弃才子张童出身贫寒,许婚又悔婚,相中了张童有钱有势的忘年交大哥郑确。姐妹巧施调包,请若红顶替若莺出马,赶赴崔妈安排的约会。
若红与郑确,一个替姐妹若莺推婚,一个替兄弟张童美言,就像《西厢记》原著中的丫鬟“红娘”和白马将军“杜确”,不求回报地为小姐“莺莺”和书生“张生”撮合;可谁又来撮合他们呢?与郑确互生情愫的若红,决心为自己也撮合一回;而若莺也在若红的推动下,决意冲破家庭的牢笼,与张童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对恋人的命运,在“当代西厢”的续写中,将如何作结?
导演介绍

丁一滕
被业内称为“当今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领军人物”和“中国当代戏剧最当红炸子鸡”。美国国际戏剧杂志Scene4撰文评价其为“一代人中的闪耀之星”。
一滕的导演与表演方式曾受到著名演员黄渤、文章、编剧史航等艺术大咖的一致赞誉。他的导演作品《窦娥》、《醉梦诗仙》、《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被西方戏剧大师尤金尼奥·巴尔巴导演定义为“傻男孩的悲剧”三部曲,均将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的艺术精髓进行跨时空融合,以极具风格化和时代感的角度解读经典,是当今中国剧坛不可忽视的迅猛势力。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师从导演系系主任姜涛教授。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演出创作专业硕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2018年荣获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新锐导演奖”。丹麦欧丁剧团特聘演员。丹麦风之桥国际剧团唯一亚洲演员。2017年获方峪ART艺术节“最佳艺术表演奖”。2017年获得壹戏剧大赏“新锐导演”奖提名。2016、2015年两度获得新京报评选的“年度新锐戏剧人”提名。
作品受邀参与英国伦敦南岸艺术节、北欧戏剧实验室戏剧节、波兰格洛托夫斯基戏剧研究中心、丹麦霍斯特布罗戏剧周、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巴西里约热内卢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北京青年戏剧节、西溪国际艺术节、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等国内外知名戏剧节。
他所开办的“欧丁剧团导演与表演工作方法”与“当代戏剧表演’新程式’ 的生成与应用——中国传统表演技巧的当代转化”教学工作坊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城市,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图卢兹、丹麦霍斯特布罗、波兰克拉科夫、中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意在传播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精髓与西方当代戏剧表演训练方法即世界知名剧团丹麦欧丁剧团的表演训练方法融合的当代戏剧表演全新概念—“新程式”。
导演戏剧作品:《新西厢》《窦娥》《醉梦诗仙》(联合北欧戏剧实验室创作)《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拥抱麦克白》《山阳祭》等。
主演戏剧作品:《树》《慢性人生》(丹麦欧丁剧团)《茶馆》《活着》《寻欢作乐》《女仆》《我爱xxx》《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最后的小丑》《Ur Nat》《The Freaks》(丹麦风之桥剧团)等。

©小爱 摄
名家推荐
《新西厢》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当下的语言、古典的台词和歌唱的韵味,编剧和导演都是有思考的。我觉得这种思考很有诗意,而且这种诗意是有层次的,是自由的韵律。
——姜 涛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
看过这个戏,我相信你们坚持下去,就能成为中国最好的剧团!
——田蔓莎
梅花奖得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副院长
这几年看过的的年轻团队创作的作品中很喜欢的一部!
——李 亭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
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当代部分是一个高峰,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他是在用一种普世的方式来探讨经典的东西,对于经典的当下性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焦 刚 著名演员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
这部剧对于“爱情”主题、对自我命运的把握和相信美好的愿望都做了很多的构思和创作。剧中表现出来的大团圆结局在最后一刻被反转了,红娘的爱情有些悲情,但是在最后的影片中,又有着另一种圆满,充满着希望与美好。
——王润
京报集团首席记者大小舞台之间创始人及主编
《新西厢》成功地将古典的一个经典爱情故事转到了当代的语境下。一古一今的对比十分的巧妙,以爱情作为基础,体现了古今爱情观念的一种变化和发展。运用双女主、双男主的两条线并行的方式作为故事的内在核心和动力,给予了表演者更多的自我表达、自我解读的空间。
——林蔚然
《新剧本》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编剧
丁一滕特别好地抓住了经典剧作中的“核儿”,对于爱情、对于自由,加入了自己对自我意识、对于原生家庭还有对于情感观念的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方向。
——刘 淼 中国文化报资深记者

©小爱 摄
观众好评
这应该是目前看过有关爱情的剧里,最喜欢的一部。
改编自《西厢记》,为自由恋爱而冲破现实的枷锁(父母之命,门不当户不对等),有情人当终成眷属。以若红这条线,左右剧情,冲破桎梏,勇敢去爱,但是也会受到很多限制和取舍,成全了他人,自己却失去了追求爱的权利。形式上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比如微信、外卖、人机大战被siri KO!有搞笑,也有唏嘘。爱情在很多东西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但是拥有爱情,就是一个强大的信念,就值了!
——魏小佳William
剧情做了新的改编,没有拘泥于原版,融合当下的社会,展现当代青年的感情观,也抛出了关于“红娘幸福”的新问题。
——二月雏菊
不是老生常谈的爱情故事,而是杂糅了当下诸多热门话题完美交织在一起演绎的一段亦真亦假,虚实交替的故事。最大的惊喜是红娘和白马将军的感情发展,更揪心,更悱恻,更经典!
——麦子04CmZ
角色方面,几位演员和自己的角色都很契合。有女扮男装的张童,一人分饰多角的郑确,落落大方的若莺,灵动的若红,以及“老谋深算”的崔母。在剧情方面,没有一味地求新,也没有循规蹈矩。在一段段波折的推动下展现出了初遇爱情的懵懂,也见证了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中的成长。喜剧的部分让人笑了,悲情的部分让人又哭了。
——是杨杨杨也是喜杨杨
整场剧最让我心动的是它的舞台。在舞台上,有一张大白幔几乎布满整个场景。白幔的运用是这场剧最大的亮点,在剧中以不同的形态变幻。
开场时,它是电影幕布。
时而,它是舞者的舞台。
时而,它是汹涌的波滔。
而大白幔最美的时刻,约是张生与莺莺远走,它是高墙,它是漩涡,二人在浮沉中跌撞,墙随后慢慢落下,他们在汹涌中,消失在舞台之上。
感叹于舞台设计的巧妙。
——恋的碎碎念
而这次的《新西厢》让我看到了一种已有题材的新突破,似乎在传统题材形式与现代话剧表达之间找到了完满融合的某种有效程式,古今对话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式,诸如白话与现代对白作为表意方式,将戏曲唱腔作为时空互动或者环境渲染的一种形式。
白色幕布既是一片舞台,也是戏里戏外的界限,更是一座意识形态的高墙,乃至一个时空转换的按钮。故事叙述使传统婚姻观念经受一次enlightenment的同时,传递出了爱情本质的幸福“幻觉”以及责任的必然背负,也正是导演独具匠心且具备悲剧意味的高级收尾。
——LemuChl
团队介绍
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第一期孵化作品
导演:丁一滕
艺术指导:姜涛
制作人:胡赢月
编剧:丁一滕 陈淼
演员:康桐歌、郄意、胡仟伶、孙良、冯田
舞美设计:佟思骏
舞台监督:张道函
灯光设计:孔威
造型设计:张晓宇
音乐创作:邹天羽
演出单位:北京深蓝音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丁一滕戏剧工作室

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疑问联系后台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