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子规声里雨如烟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在《初夏即事》中描写了小满节气的景致,小麦疯长,花开荼蘼,草木日益繁茂,而此时正是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即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北半球的节令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与雨水、谷雨一样,是与降水有关的节气。“小满大满江河满”,进入小满节气,意味着雨季的到来。北方的冷气流与南方的暖湿气流开始频繁交会,降雨天气渐渐增多,江河湖泊水满成殇。
小满的物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到了小满节气,苦菜已经枝繁叶茂,遍及荒滩野地。苦菜又名苦荬菜、败酱草,属于菊科植物,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可食用,可入药。在《本草纲目》中,苦菜还叫“天香菜”,其功效为“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古人用它来治疗热症,或者消解宿醉。通俗来说,苦菜可以用来解暑、祛火。《诗经•采苓》有这样的诗句:“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这里的“采苦”就是指在首阳山下采撷苦菜。

紫花苦菜,比较少见
喜阴的一些细枝细叶的野生草类,如荠菜、葶苈等,在似火的骄阳下,开始枯黄。小麦在此时开花并慢慢成熟,到芒种节气就可以收割了,“此时虽夏,于麦则秋”。

葶苈,野生草类,较常见
南宋诗人范大成《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峡蝶飞。”写的正是江南一带小满前后,梅黄杏肥、麦子开花的田园景色。后两句非常具有画面感,入夏以后,白天的光阴越来越长,也许是因为天气炎热,也许是因为农时正忙,没有什么人打从篱笆处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它飞来飞去。

白色的麦花

毛虫纷纷羽化成蝶
元朝诗人元淮专门为小满写了一首同题诗,非常细致地描绘了这一时节江南梅雨里的原野画卷:“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在烟雾迷蒙的细雨里,传来了声声杜鹃的啼鸣,到处都湿漉漉的,不但浸染了红绡,还湿透了客毡。一颗颗黄梅倒映在水中,多半早已熟透,邻家养的蚕已经开始结茧,正是麦子成熟待收割的时候。这里的“杜鹃”应是指布谷鸟,布谷鸟是杜鹃科鸟类中大杜鹃的别称,因其叫声婉转,听起来像是“布谷布谷”,也被称作布谷鸟。

大杜鹃,也叫布谷鸟
巧的是,“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句更早出自于南宋翁卷同样描写江南初夏时节旖旎风光的七言绝句《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想必是应景的好句,元淮便直接借用了。
小满是一个极具智慧和哲学意味的节气。从物候上看,万事万物进入夏天之后,逐渐丰盈,却又未达极致。中国人自古有“物极必反”的忧戚。“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是自然规律。我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生存智慧,知晓凡事“满招损,谦受益”。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小满,否则就会“过犹不及”。《易经·乾卦》的卦辞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小满近似于“飞龙在天”的状态,身居高处,自由自在,大有可为。而到了极高处,其势必急转直下,“亢龙有悔”,只知进不知退终会心生悔意。盈不可久也。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则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这是天地之道。
如果能够借助小满节气,反躬自省,与树木、繁花和不被眷顾的杂草一起阅读同一部律典,在夏天这一章尽情繁茂,在秋深时同声叹息,一起沐浴雨水,承受阳光的布施,也一起穿越严冬的酷烈,这时,我们才会幡然醒悟,人类也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个部分,我们哪里有什么特权。不如趁草木未枯,趁年华未逝,感受生命真正的律动,这比什么现实上的计较都来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