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写作和遇见爱情的方法
罗辑的前任中,有一位是作家。写很多关于爱情的书。当罗辑问她,她相信爱情吗?她说信的,并且她用自己的方法教会罗辑相信爱情。这个很具体的方式,其实给小说带来了很戏剧性和魔幻的情节。我至今也无法理解,庄颜的出现和这个人物的逻辑性。
现在我想说的是这个方法,当作家提出让罗辑写一本小说给她做生日礼物,前面的伏笔有两处要提到,一是罗辑是个没有感情的情场浪子,但是他和作家其实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将按照公元社会的那种传统或者说形式,去组成一个家庭,成为一对正常的夫妻。二是罗辑曾经数次帮作家进行修改她所写的作品,而且,作家发现他所改的往往是寥寥数笔就让笔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
于是,罗辑便毫无疑义地进行了写作这个事情里,同大多数人一样。有着不错的文笔的罗辑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然后,作家说了一个方法,让罗辑去完整地想象那个人。接着,罗辑开始了丰富的想象,他从婴儿时期开始塑造和描绘他理想的爱人。其实跳出书里的情境,去想这个事情,就总是觉得有点像恋人养成记。从婴儿时期开始把这个女人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培养。是不是有点这种味道?
而后,这个理想的爱人,愈加丰满。就从书里走到了现实里。书看到这里,我还是相信的,或者说能理解的。毕竟古人就曾说过,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刘慈欣也是给了罗辑这个颜如玉,不仅是貌若天仙的美,也取了颜如玉的颜字给了她。
一次,大叔也问过我,为什么喜欢看书。我告诉他,因为书中有黄金屋。我不能讲有颜如玉,因为我要一位颜如玉是没啥用处的。而且,我喜欢真实存在的能触摸到的情感。
看到罗辑无法自拔地爱上自己所刻画的这个人物时,有很多想法。觉得爱情美好,觉得爱情不易。觉得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特别幸福,觉得需要靠想象才能遇到爱人好辛酸。当作家问罗辑是不是爱上了庄颜时,罗辑反问她怎么会知道。作家告诉他,她也经历过。我下意识觉得罗辑是否就是作家想象出来的恋人。她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罗辑,假设罗辑就是她所想象出来的那个完美爱人。那么她的痛失恋人,就更加让人难过了。可是,如果这样想下去,这就是一个盗梦空间一般的无解的环。我们想象出一个爱人,教会他如何去爱,然后他为自己想象出一个爱人,没完没了,细思极恐。
书,看到这里。思绪万千之余。我也学习到了这种创作方法。也曾经写过很多不知所云的故事。总是不了了之,细细想来,总是参照着现实生活里的一些人事有了写的欲望,然后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也许,就是因为没有这种沉浸式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