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山人谢绩

王城山,东晋时称方城山,现俗称方山。 王羲之《游四郡记》佚本里有一句: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岩壁立,越王失国,尝保此山。
谢绩,号“王城山人”,就住在王城山下。他出自桃溪耕读世家谢氏,他的一生都在为博取功名而努力——七次参加科考。结果每次都铩羽而归。
成化七年(1471),谢绩病死在了赶考的路上,至死还是一名秀才。
作为一位并未在科场上挣出名头的普通县学生,谢绩本来是无法在“史志”上留名的。
但谢绩有一个高中甲榜的哥哥和一个在翰林院当庶吉士的堂侄。
而他那个庶吉士堂侄谢铎,还是本朝首辅李东阳的至交。
于是谢绩的一卷诗文遗稿就被交到了李东阳手里,谢铎恳请李首辅为其早逝的堂叔写一篇“诗序”,以展现其叔的文学才情。
李东阳欣然应允。
由于有了名公品题,谢绩的诗名在地方上得到了流传。
嘉靖年间,太平县修《县志》,已故县学生谢绩,入选《县志》里的“文苑”,并附个人小传。
时至今天,因为李东阳这篇《诗序》,在百度百科里谢绩已经成为”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真不知当时“茶陵诗派”的领袖李东阳,认不认识谢绩。

《王城山人诗序》
明、李东阳
王城山人诗者,黄岩谢君世懋之所作也。君居于王城山,遂以其山自名。君为县学生,七试于有司,不得荐,客死于武林之邸。其从子翰林编修鸣治辑其遗诗,得若干篇,予读而悲之。其诗始规仿盛唐诸人,得宛转流丽之妙,晩独爱杜少陵,乃尽变其故格,益为清激悲壮之调,思极其所欲言者。其死也,葢有遗力焉。然其序事引物,感时伤古,忧思笑乐,往复开阖,未尝不出乎正,观此亦可以知其人矣。夫诗者,人之志兴存焉,故观俗之美与人之贤者,必于诗。今之为诗者亦或纤缀刻削,反有失其志之正。信乎有徳必有言,有言者之不必有徳也。君之志兴不啻乎诗,不幸而不见于世,非其诗孰可与传者?此辑诗者之志也。
古称诗人少达而多穷,其固然者与适然固未暇论。然其穷也,人莫不悲之,其悲之者亦不皆贤也,而徒以其诗,况非独诗人哉?予恒谓天下之士必有负竒抱杰,老死于岩穴之下者,有士如谢君,非诗则莫之知也。天下之士不幸而不见于世者,何限于此?葢重予之悲,而益感夫辑诗者之志也。
君之兄世修为宝庆知府,及鸣治皆贤而能诗,其所倡和者尤多,不在卷中。
时有风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945年中共浙南游击队下海筹饷始末
- 大陈岛流亡者,乱世夹缝中的生存困局(1949-1955) (1人喜欢)
- 陈光裕的1949: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2人喜欢)
- 海匪招安 (4人喜欢)
- 探访雁荡八老爷墓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