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祝融”来了!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近距离我们约为5500万公里的星球,这颗寄托着中华民族无限遐想的红色星球,就是火星。而如今,我们也终于在火星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荧荧火光、离离乱惑”,早在我国古代便已经开始观察火星,并称之为“荧惑星”。商朝设置专门的天文官员,观测、记录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史记·天官书》曰:“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也可见火星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的成功着陆,我们终于可以一睹火星真容。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带“祝融号”火星车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寄托着中华人民的期望,它们开始了自己的旅程。2021年2月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确保实施火星捕获,同时也传回首幅火星图像。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首次且一次性完成“绕”和“落”,突破“恐怖七分钟”,成功登录火星,而接下来便是靠“祝融号”开展巡视工作。我们也期待“祝融号”能给我们带回来更多的火星资料。
火星的探索工程,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火星、了解宇宙,还是中国航天工程任务难度上的新突破,也是我国行星科学领域前所未有的突破。这同时也彰显出我国国力,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惧探索火星的艰难困苦,勇于探索,不断超越的精神。相信我们在浩瀚的星空和未知的宇宙之中,能够通过洞察这颗行星的奥秘,探索地球的过去和未来,走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