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感受到“GirlsHelpGirls”的时刻
查看话题 >有些人啃的颜恐怕是男性凝视下的产物
可能无人在意。平平无奇的4月2日这天,一个世界纪录诞生了——《自杀小队2》的预告片在上映的第一周被播放了1.16亿次!

就算你没听说过这电影,应该有听说过“小丑女” 哈莉奎因吧?

“自杀小队”由一群有超能力的罪犯组成,被国家招安来对抗反派。2016年《自杀小队》上映,捧红了怪诞美艳的“自杀小队” 成员小丑女哈莉,以至于这年的万圣节社交媒体上出现了遍地cosplay哈莉的盛况。2020年,哈莉的个人电影《猛禽小队》也在低调中上映,还低调入围了2021年奥斯卡最佳妆发短名单。

这让我想起两年前《名利场》作家乔安娜·罗宾孙的一条推特:“有时我解释不出男性凝视与女性凝视的区别,但看到我便认得出。” 这晚我大腿一拍,恍然大悟。它像是一条分界线,把我和昨天的我本质性地分离开来。

演员玛格特·罗比在《自杀》和《猛禽》里的两个造型,认真一看,微妙不自觉放大:微卷刘海可以撩拨,是刻板印象里 “性感女士” 的常见配置,微卷的长马尾更添妩媚;反观碎刘海+高位短双马尾,好像没听说哪位博主推荐它作约会发型。左边的她不光套着刻着男友昵称的项圈,衣服上也印着大大的“Daddy's Lil Monster (爸爸的小怪兽)”三字草书,粉色bra若隐若现。另一个哈莉,则穿着夸张塑料流苏外套+荧光粉短背心,项圈也被换成细项链、挂上了饰物。露得更多,性感反而减了。
夸张的色彩、剪裁对比下,后一个哈莉无疑更灵动跳脱——这也和电影情节有关:小丑女原是精神科医生,爱上了病人小丑后自己也惨遭堕落。《自杀》里小丑女深陷畸恋,依附渣男而生;《猛禽》里小丑女自强自爱,分手后蜕变成长。
装扮不同算不算男性凝视?“男性凝视” 是影论家劳拉·穆尔维在45年前提出的概念:“把女性角色视为性对象来表现以取悦直男观众。在镜头的引导下,观众无意识得以直男视角窥视她们。”穆尔维所说的这种“视觉快感”恰藏匿于影片中。
1. 身体部位先行
《自杀》里哈莉的出场沿袭女演员的常见“脸未露脚先行” 套路:细高跟率先入镜,脚背绷得垂直;镜头渐渐上移,裙底若隐若现——不说我都想不到是位医生。将女人缩略成某个身体部位,恰是“男性凝视”特征之一,类似运镜则少见于男演员。同样脚部先行出场,《猛禽》主角蹬的是一对明显舒适很多的粗跟短靴,摇曳的裙摆长风衣也没了制服短裙的俗气,镜头不做意犹未尽停留,带来的想象则丰富得多。

2. 无来由局部特写
胸.臀.腿一般是承受最多“男性凝视”的身体部位。这类凝视即便阻碍情节发展,经常仍能被井然有序地嵌进叙事。《自杀》中有处哈莉“打破橱窗偷包”场景,偷的是啥快速掠过,导演却慷慨献出几秒特写她臀部半露的弯腰态。但凡哈莉走路,后方猛对臀部的镜头也从不缺席,这些都毫不意外被剪进了预告片......类似镜头在《猛禽》中却鲜有看到。依我看,半人半鳄鱼的杀手鳄,他的臀部算所有人里最猎奇的,怎么不拍他?
3. 镜头内外的窥视
同是跳钢管舞,一个哈莉穿的是件深V迷你吊带裙,美则美矣,但她在镜头远处似章鱼一般无声扭动,由镜头后的 (掌镜人)、镜头里的 (演员)、和镜头外的(你我) 同时观赏。

一样是钢管舞,另一个哈莉跳的就开心多了。一身银亮片长开衫+竖纹长裤,尽管她的整片肚子都是透视的,人物却无“性化”感。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处“集大成者“:哈莉在数圈男士兵的痴迷凝视下当众换衣,镜头从套着渔网袜的大腿运至大红色bra,最后才至脸。哈莉被迫“性”化的背后,似乎在说,女性即是被观看的客体。

4. 服装的社会语言
小丑女作为著名打手,在《自杀》中穿的是透视破洞T、臀部半露的超短裤、渔网袜和细高跟运动鞋,并时常湿 身示人。在她的对比下,男队员们的衣着就显得过于保守,甚至可以说毫无存在感!实际上哈莉的这套造型“借鉴”了70年代摇滚巨星Blondie的主唱黛比·哈利。这位已75岁的奶奶从男性压制的摇滚圈闯出生路,在歌词里率先写下女性凝视 “I will give you my finest hour, the one I spent watching you shower”。模仿一个朋克女孩有错?人家喜欢这么穿有错?

女性有选择自己面貌的权利,但哈莉是个没有身体自治权的虚拟人物,她的造型是背后创作者的思维投射,这一切在《猛禽》的对比下更明显。《猛禽》里哈莉的标志配装是件夸张的塑料流苏外套——用犯罪现场的警示胶带再造的环保衣,恐怕还是件哈莉的自制作品。宽肩代表力量,披着这彩色巨翼,哈莉的个性也鲜活起来。

哈莉还拥有了更舒适的衣服:印满自己名字的宽松T恤、摇粒绒印花睡衣。还有蓝西装、彩色皮手套、流苏铆钉西装....这些和“性 感裸露风”差别很大的服饰,在配色及剪裁上似更大胆一些。

《猛禽》的终极格斗里,哈莉换上了金色连体长裤和平底溜冰鞋。虽然我也说不清哪种裤子适合格斗,但总比细高跟运动鞋好吧??总比乱晃的长马尾好吧?当性感成了第一要义,“她”是谁、“她”做什么不再重要。单说那布料感人的超短裤,一来少些时尚感,二缺功能性,三也并非根据演员条件定制。那时有人问女主是否有续集开拍,她半开玩笑 “下次我不会穿超短裤”。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片中竟无一名男性得到同等视觉“宠爱”。

「两个哈莉的两种“凝视”」
不难看出,《自杀》塑造的是个更性感裸露的哈莉,电影本身也有更深的“男性凝视”。我说没用,这是女主说的。为什么?《猛禽》拥有超级英雄电影里极罕见的阵容:一个由女制片人,女导演、女作家、女服装设计领导的团队——这是女性创造的哈莉。由女人执导的电影不借助性化女性、莫名性感镜头叙事:女特警穿上了真正女警穿的衣服;女主角摔倒也不会“恰好”摔出性 感姿势;女性可不通过“调情”与男性沟通;每个生死攸关也不总是男性做决定者......哈莉一样穿短衣短裤,但不见色情感。
《自杀》则是男性主掌的队伍。男导演是不是原罪?面对公众质疑“哈莉被过度性化”,导演大卫·阿耶表示冤枉,他只是尽可能尊重原著,“现在任何事都政治化了。我只是想娱乐。我会做的更好。”

「动漫,“男性凝视” 重灾区」
动画人物从2D到3D,都有外形改变的过程。哈莉最先出现在1992年的《蝙蝠侠动画系列》里,穿着全身包裹的宫廷小丑服饰。之后她的服装就在渐渐女性化,开始以性 感塑身衣出场。一些漫画、游戏版本甚至更性化哈莉,比较下《自杀》反而已弱化了。

在过去,科幻片的主要受众是男性,因此没多少女性动漫人物不裸露身体、胸臀夸张高耸。性感似乎是财富密码,但这种性化方式在今天显得突兀了。女科幻影迷、女科幻作家大量涌现的今天,我们在意女性能够在荧幕上获得同等尊重、我们在意女性怎么定义超级英雄;我们需要更多没被性化、没被刻板印象化、孩子们也可以当作偶像的超级女英雄。
移除了性感造型的《猛禽》上映后不可避免遭遇了大量苛责,“死侍”作者漫画家罗伯·利菲尔德就首先表示了对造型的不满。不过鉴于他本人的大量作品都因物化性化女性而饱受争议(不适合放进来.....),他的发言也可以理解。抱怨新哈莉不好看、不性感的观众不少,因不性感而不喜欢是不是被“男性凝视”绑架的结果?男人女人喜欢超人蝙蝠侠,也不尽因为性感吧!个别异性恋男性建构的性 感才是性 感吗?我们的审美又是谁训练出来的?“男性凝视”侵犯的不仅是画面里外的她,电影视角的预设也侵犯了屏幕前的各色观众。回想曾四处涌现的哈莉变装,我们是否是借她找寻另一个自我而穿上她的衣服?从“男性凝视”中彻底抽身,可惜不像看完电影合上电脑那样简单。
「女性间不“总是”恶意相向」
我倒觉得《猛禽小队》拍的更好。长期被男性掌控话语权的动作片、科幻片,其中展现的男性间关系、以至女性间关系皆远离我的现实体验,但这部片里描画的女超级英雄间的相持相助让我感同身受:女性间并不总是恶意相向。哈莉像个活生生的人,她在开拓业务的名片上写“帮人遛狗”、格斗时把发圈借给披头散发的“黑金丝雀”、她打开鸡蛋三明治的包装、她喂土狼吃东西......她对周遭的感知和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她的愿望,她的厌恶,她的自信、灵动、智慧都让我展开丰富积极的联想。还有隐忍冷酷的十字弓女猎手、善良坚强的黑金丝雀,她们展现的勇敢和力量,让我羡慕又喜欢。
最重要的是,我没有一刻感到自己被冒犯。

「现象思考」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