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随心记
上周面试了两家,其中一家比较想进的公司,二面还没有通知,电话过去问,说内部还在评估中,等人力通知二面。另外一家公司在南山市区,薪酬太低,未达到预期,没谈拢,放弃了。心情有点低落,但是却不会哭,自己去楼底下的湖边跑了下步。跑完后,我想找一个地方坐下来吹吹风,我刚想坐下时,旁边的一个跑者,和我说:“石阶有点烫!” 。虽然是陌生人的一句简单的警醒,却让你心中萌生一点点触动。让我想起了电影《寻汉计》里的一个场面,王招和同事去宾馆,同事说,一个女孩子怎么可以不保护自己,不随身带套和吃药。然 王招去小超市买套出来,对面两个卖羊肉串的,她孕吐弯下身来,卖串儿的以为熏着她了,赶紧换了一个方向扇。这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给了一点点关照一点点暖,尤其让人绷不住,王招哭了,回去了。我发现我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认真哭过一场了,因为认真哭一场后,真的很释放。我记得我小时候,初中就是一个爱哭包,每一次考试考的不好,就会哭。初中聚会的时候,前面的男生、同桌对我的印象是,你现在还那么爱哭吗?我不好意思的回:“哈哈哈,没有了,以前哭多了,现在哭不出来了。” 我记得我上一次大哭的时候,应该是16年在事务所的时候,工作压力,考试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那时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漏算了预缴的税费,经理在众多同事面前骂了我一个多小时。现场的我头都没有抬起过,攥紧拳头,压住自己没有当场哭。后来,下班回到酒店,我躲到被子哭了一个晚上。然后那个忙季过后,我就离开了事务所。从此以后这几年,我再也没有哭过了。
CPA还差一门综合,最近才开始听课。我超级喜欢金鑫松老师讲的会计,他一直说,他很喜欢会计,会计是一门艺术,会计准则的背后都是有许多故事,都是经过博弈,然后综合平衡,满足各大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然后他在准则故事的时候,我听的津津有味。虽然我转专业到会计,其实根子上还是习惯用理科思维,例如会计的准则是怎么来的?为啥要我们背这些。我还记得我大二从计算机学科转到财务专业的时候,我那时就问过大学老师一个问题:“老师,这些准则怎么得来的?”我记得当时老师的回答其实让我很失望,导致我现在都依然清晰的记得。她回:“财政部制定的,你背就是了。”在我逻辑思维里,一切都可以追根溯源,只要弄清背后的原理,就可以记住。大学的疑惑,今天综合的这个老师才给出了答案,我很喜欢听他的课。
最近也把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看了一遍。这本书真的太接地气了,讲人话。就喜欢这种讲人话的书。他说他的愿望是:“我的愿望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备经济学的思维。”这本书在讲经济学,有时感觉带有点哲学的味道,刷新你现在的很多认知。例如,科斯定律,大城市的房价上涨正面因素多于负面因素…………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沉没成本也不属于未来决策影响的因素,也不纳入财务成本的考量因素。可是他说:"现实生活中,我门都知道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有办法再收回、没有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嫩。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看。对于我们来说,真正难的,在于生活中我们能否当机立断,真的去实践它。谈恋爱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大多数谈恋爱,半年之后就过了恋爱的盲目期。这时已经能够理性的判断,这段感情是不是真的适合,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果断的提出分手呢?”整本书都是讲述一些平常生活寻常可见的案例,房子,菜市场,恋爱,道路拥堵……看完后,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经济学,充满智慧。让你对这些日常寻常可见的现象和事实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认识。而不是盲目的去评论某个人和事件。
今天在智联上看了一场上市港资事务所招聘,主要为港资企业代理记账、美国上市IPO。我本就不想再进乙方工作了,但还是想了解一下。其中一个日资企业的内审经理投了简历,还有个6年内审经验的内审人员投个高级审计人员。其中高级审计人员8-1万薪资,其人还是成都工作,说他想换个行业,换换思路,对IPO感兴趣,也一直很想来深圳工作。因为在我印象中,成都慢悠悠的时光,滋生了很多休闲方式,打麻将,喝茶,采耳等等。一个成都工作那么久的人怎么会选择来深圳呢,而且还是只想尝试一下新的行业,IPO到底有多魔性。可是对一个做过IPO的人来说,估计都不想去做IPO了吧,加班熬夜通宵不会少。只能说人真是一个矛盾的生物啊,有安稳生活想追求挑战,有挑战的人想追求安稳。让我想起了《暗恋桃花源》这部话剧,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心目中的桃花源,包括工作,生活,爱情。可惜桃花源真的存在吗?这部话剧给出了答案,不存在,因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在哪里?所以就一直在迷茫,在尝试和选择新的出路。所以现在我觉得,且行且珍惜吧,既然选择尝试,那就去吧。毕竟怎么样,结局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却带给你不一样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