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殊院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它集齐了成都三大锅魁!
严太婆锅盔
邱二哥锅魁
王记锅魁
三家锅魁均在地铁文殊院K口百米之内步行可至,成都锅魁届扛把子的三家店也不知为何都分布在文殊院周围,惹得前往寺庙的游客,个个不是捎一个这家的白面锅魁,就是带一个那家的酸辣三丝,一条街上总有几位正吃得开心,左手锅魁,右手必定配上街口蜜雪冰城售卖的冰淇淋,冷热酸甜,想吃就吃。
严太婆锅盔打头阵,地铁k口右转便是,排队的人能站满店铺所在的半条街面,节假日更是难排,能排出一个弯来,过路者得挨个借过才能勉强开出一条道来。
好玩的是别家都愁没生意,这家却愁生意太过兴隆。临近7点30的闭店时间,好不容易只有两三个排队的人了,师傅想着就做完这最后几位就关铺子,应了多做一位的要求,不过一会儿又是一溜的人排着了,“好嘛,哈哈儿咋又多几个,搞快再弄几个饼出来”!
若不想排队,这里倒是有个时间表,早上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人少一些,一到饭点人准多。店里的招牌是三丝锅魁,酸甜口,在烤好的酥饼边缘划一刀,酥饼开口处灌出笋丝、胡萝卜丝和粉丝,一小口可包不住,得“啊”的一大口,才能一下子尝到三丝的爽口与酥饼的香脆,7块钱管饱,在清晨与傍晚来一个都不赖。
接着的是邱二哥,邱二哥家的是白面锅魁,面粉特别香,像是自己家用心擀出来的,口味有红糖、椒盐、混糖和白面,红糖是特色,一定得趁热吃,浓烈的红糖心与醇香的面饼相互衬托,唇齿留香,甜到心里。阿姨叔叔们总是一次性买七八个,邱二哥可爱极了,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回家热是热不出这个味道的!
都说他脾气不大好,早前也许是,不许电子支付,有什么味道就卖什么味道,什么时候开店也没个准,全凭大铁门上简陋的红招牌,上面写着:邱二哥锅魁,红糖锅魁4元1个,混糖锅魁4元1个……..,挂出来就是开了,没挂就是闭店,如果店休也有一块牌子挂出来,上面会用粉笔字写着重新开店的时间,34年前它应该就是这样子,如今还是这样,这大概是手艺人的坚持。
邱二哥只收现金这个为人热议的规矩却悄悄改变了,他好像也温柔了许多,正好撞上闭店扑了个空,他呆在那间小作坊里,笑呵呵地说:过几天来吧,正在装修。脸上喜气洋洋的,大概是翻修店面令他高兴。哦,原来不是。焕然一新的不止是小作坊,擀面台前还多了一个年轻小伙子,他看上去与邱二哥有几分相似,台前的柱子上也多了一个用于支付的二维码。从此以后去买锅魁总能看见那个男孩,邱二哥在里头忙活,主事的渐渐变成了他,这大概是手艺人的传承。
再往前走就是王记锅魁了,它上过很多电视节目,锅魁是油炸的那种,分牛肉猪肉,酥酥脆脆,是肥肠粉的绝配,在里头忙活的是几位阿姨,门口做锅魁的常是高高大大的男孩子,不难猜,这种锅魁的做法一定是力气活,面粉团摔得啪啪响,搓扁揉圆得一气呵成,再放进炉子里烤,一锅能出十来个,下一锅就是5分钟后了,因此最好点上一碗肥肠粉,边嗦边等。
最后说的是糖油果子,它和一条街上的锅魁无关,不过总觉得和它们也有关。文殊院地铁口前有一个糖油果子摊位,很有名的,尽管是流动的,没名字的摊位,仍然成为一个打卡的地方,它确实很好吃,比宽窄巷子卖的糖油果子好吃多了,空心的脆皮糯米粉团在红糖里裹一圈,撒上芝麻,色香味俱全,说起来都甜滋滋的,无论何时看到它,都会买上一串,像小时候心心念念挂着的路上吆喝的凉面、糖人和许多其他好吃的一样。
因文殊院的升级打造计划,这家流动的糖油果子行踪更加飘忽不定了,它原来所在的空厂房已经变为了正在装修的酒店,它起初搬去了不远的空地,后来那边也开始修架起了钢管,小小的摊位仍是摆不下了,再后来能在街头巷尾时不时地看见它,有时又出现在隔壁的一条街,我还是遇到了就买一串,因为不知道还会不会相遇了。
在文殊院的这条街上,来往的人有许多可选择的小吃,它们美味便宜,有的好像再过20年还在这里,有的再过一个月也许就不再了,记得早点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