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哪吒的故事
周末看了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当年上映口碑很好,豆瓣评分也很高。不可否认是个不错的动画作品,但我并不十分喜欢。一是这个改编的故事不是很吸引我,套在谁身上都合适,哪吒身上最惊人之处被剔除了;二是对电影里无处不在的网络流行元素无感。
我更喜欢《西游记》里的版本,为了搞清楚几个不同版本的哪吒,我重新看了《西游记》第八十三回,还看了《封神演义》的第十二、十三、十四回,大概捋顺了两个版本的哪吒。
大家都知道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但多数人不知道哪吒复活后要杀了他爸李靖。
《西游记》版本
本人是《西游记》8级爱好者(同时是《老友记》和《武林外传》10级爱好者),电视剧和动画片看过无数遍,好几个网名都叫过悟空空(取自《西游记》原著一首诗)。有一年突发奇想看了吴承恩的原著,大开眼界,把我对西游记的热爱又强化了三分,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看看原著,我三言两语无法说出它的好,它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当时看书经常遇到精彩段落,时不时让我拍大腿叫绝,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哪吒和李靖的那段。大家都知道李靖号称“托塔李天王”的原因吗?我看书之前不知道。吴承恩在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中简洁地交代了一下,震惊了尚年轻的我。以下是原文:
说不了,天王轮过刀来,望行者劈头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赶上前,将斩腰剑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惊失色。噫!父见子以剑架刀,就当喝退,怎么返大惊失色?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托在手间问哪吒道:“孩儿,你以剑架住我刀,有何话说?”
大意是:(前情众所周知)哪吒闹海闯了祸,李靖怕有后患就想杀掉儿子,哪吒一怒之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剩下一点充满怨气的灵魂飘到佛祖面前,佛祖用藕和荷叶给哪吒做身体复活了他。哪吒起死回生,神通广大,要杀他爹报仇。李靖吓得找如来,如来做了个和事老给李靖一尊舍利子黄金宝塔,塔上层层有佛,佛祖可以算是哪吒的再生父母,于是李靖就天天拖着塔,这样哪吒就不敢杀他了。
那句“天王大惊失色”读来特别奇怪,少有老子在儿子面前大惊失色,原来是怕儿子杀了他。这就更个少见了,自古弑父是十恶不赦之罪。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哪吒故事的梗概,也第一次了解李靖为何托塔,以前以为是他的法器宝物。
《封神演义》版本
《封神演义》里许仲琳用更大的篇幅介绍了哪吒的身世,连续三章,极其详细。与《西游记》版本相比细节有出入,但故事梗概相似。原文太长这里就不贴了,感兴趣的友邻可以找到电子版看看,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回。
在这里,哪吒是灵珠子化身,是姜子牙的先行官,名字不是生来自带而是太乙真人给取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倒是他自带的;哪吒是太乙真人用莲花和荷叶复活的;李靖的塔是燃灯道人给的,功能也不一样。
哪吒在这里性格细节展现较多,可以总结为身怀绝技、喜好杀戮。巡海夜叉和他打架,他出手就把夜叉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又来了,哪吒打死他还抽走了龙筋带回家要给他爹做束甲(这时还挺孝顺)。后来就是哪吒各种蛮横和冲撞,总结来说就是他很能打谁也不怕,还有师傅太乙真人撑腰。最后闹得太大无法收场,太乙真人给他出主意:自杀,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样就不会连累父母了。死后灵魂还在,他托梦叫母亲偷偷在山上建了座行宫,作为灵魂安息处,三年后便可复活。结果李靖发现了,砸了行宫和哪吒的泥塑。
这时候哪吒才怒不可遏要弑父。
我与你无干了,骨肉还于父母,你如何打我金身,烧我行官,令我无处栖身?
后面就是太乙真人用莲花和荷叶(与西游记不同)复活了哪吒,听哪吒说要找亲爹报仇,又给了他风火轮和火尖枪。也就是说,哪吒的弑父计划得到了师父太乙真人的支持。
接下里就是找他爹李靖打架。在封神版本里,哪吒的弑父决心非常强,有高人(他师父和他爹师父、他大哥二哥)调停的情况下,他仍然追着李靖打得狼狈不堪。最后遇到一个高人—— 灵鹫山元觉洞燃灯道人,在燃灯道人的支持下李靖打赢了,并且道人把哪吒困在一座玲珑塔里烧到他求饶,答应不再追杀他爹,并且燃灯道人送给李靖一座金塔。
道人唤李靖曰:“你且跪下,我秘受你这一座金塔。如哪咤不服,你便将此塔祭起烧他。”哪咤在旁,只是暗暗叫苦。

这两个版本的哪吒故事大概相同,基本就是哪吒要杀李靖并且实践了,在高人调节下与父亲和好了。我更喜欢这个版本,当然不是认可哪吒杀父亲的行为(此处不要道德评价,毫无意义)。在哪吒看来, 他剔骨还父之后俩人之间的父子关系就终止了,并且因为父亲对自己这个儿子的无情让他怨恨更多。我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它太稀有了但并不是不存在,在希腊文化里有俄狄浦斯的弑父传说,在我们的文化里大概就是哪吒。这两个人都只是杀掉了自己的父亲。
说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那太复杂了,有太多可说的了。在哪吒这个故事里,作为子女的一方可能会更有共鸣。李靖在每一个故事里(开头提到的动画除外)几乎都是要杀掉哪吒,因为他惹祸。跳出法律的框架,在伦理道德层面讨论:父母有权力杀掉子女么?如果可以,那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像哪吒把躯体还给了父母,他可以反过来给自己报仇吗?杀父弑母太惊悚了,并不常见,但是杀了自己的却不少,这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剔骨还父”。但往往杀掉自己以后还会被指责,就不多说了。但是哪吒复要杀李靖之后,李靖再也没有说过杀死儿子的话,因为打不过了一直在逃跑。
说到打打杀杀太激进又骇人,父母与子女是天然最亲近之人,关系再差总不至于这样自伤残杀,更常见的是其他方式的“还”。
张爱玲在《小团圆》这部自传长篇里,写主人公九莉与母亲关系疏离,母亲对她没太多关心,她对母亲也无依恋。年少读书没钱,受过母亲资助;她成名后赚钱了,按数目还钱给母亲,母亲拒收并哭诉,“还她钱以为要跟她断绝关系”。九莉无语,虽没说出口,却觉得母亲不要她的钱“是要保留一份感情在她这里”。而九莉的真实想法是,“不拿也就是这样,别的没有了。”意思就是,我还你钱了,你收与不收,我对你都没有任何感情了,我们之间也没有情分在了。我百分百相信这是张爱玲自己的经历,还钱那一刻她一定轻松极了。
《封神演义》里有一句今天常说的话“天下从无不是的父母”。有趣,一本经典著作里居然同时出现杀父情节和这样的话,看起来矛盾,实在是经典包罗万象。我们的传统文化可不是想象中单一,反而是相当广阔甚至有些光怪陆离,凑近一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