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契约
“在大部分情形下,优秀的个体不会对组织提出更多的期望,相反,他们会对自己抱有期望,在不同的组织情形中,运用自己的力量协调自己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创立一个让自己能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的组织环境,保持自己的心理稳定性和心理预期。“ ——陈春花《价值共生》 书中,陈教授提出在员工与企业之间除了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正式契约外,还存在另一种隐形契约——心理契约。 刚刚读到这里觉得很新奇,还有心理契约这一说,往后读发现我们的工作中确实存在着这种“隐形的、无形的相互期望”。 在过去的大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大家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稳定上班,拿着固定的工资,父母家人都期望进入稳定的企事业单位。 但现在数字化背景下,一切都发生巨变,个体价值崛起,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快速适应这种动态变化,而员工个人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变成强个体,简单来说也就是优秀的人才,来更好的适应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看到书中对心理契约内容过去和当前的对比,庆幸自己早读到这本书,自诩生活在数字化下的90后,结果很多思想还是停留在过去,还需多多努力改变自己。参照下表格,看看你处于哪个时代的心理状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