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沿着大象的纹路》
写给愿意了解“公益”短片《沿着大象的纹路》的人们。
此事件的活动平台主要在豆瓣。因我只在豆瓣写关于大象的短图文科普。5.22那天有豆友@我这个短片便去看了。看完的感受是:不知所云,盲目感动。一个1’39’’的“公益”短片在传达什么,怎么还卖上眼霜了。怎么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美赞。之后我写了一些文字,引发了不知是粉丝还是什么人的愤怒和攻击。我想说的是,反驳、辱骂的人请针对文字,而不是我人本身。那些质疑我不认识非洲象的、没发过科普文的、公益零贡献的人,大概他们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可能连一篇大象科普文都没看过。个人简介放最后了。


作为爱好者,我会评论每一部看过的大象影片和书籍,不会吝啬任何赞美,比如《最后的象人》、《脚链下的神》、《大象睡在哪里》等片。我也会批评一些片子,比如《大象花子》。如果说我没资格评论一个商业短片,那就太奇怪了。但现实是,我已经删除了该影评,关闭了评论。
回归短片。关于该片,有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释,意识性、商业性、公益性、科普性。

意识性
该片最开始用小字写了:在野外请避让野象活动区域,如遇野象应尽快撤离现场。如果不是我提出来,有些人为了反驳我,他们会注意到这句话么?评论中又有谁提醒大家注意保持距离了?但在宣传保护森林和野象的该片中,外人居然接近到大象5米之内。这宣传的人象关系正常么?外人知道全世界每年有多少人因人象冲突而死去么?大象活动区的当地人晚上都在干嘛?有任何一个圈内人会鼓励人们徒步进林子去接触大象么?这是人与大象、自然和谐相处的标志么?
短片本可以将这句话放大。
商业性
如果最终人们认定要购买产品来支持公益,那只能认为该片是有公益成分的商业片。因为它明显地打着广告,在卖货。而且,豆瓣上明确写着商业短片。若是这样,就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
亚洲象是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CITES附录一的动物。如果说该片是商业短片(非展演目的),带有卖货、盈利目的的广告,那便可以将之定性为商业性活动了。请问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源象进行商业性活动是合法的么?
商业性活动,或者说带盈利目的活动,是较难定义的。比如野象谷是一个景区公司,不是科教基地,有骑象、牧象、大象表演等活动,它是否带有盈利目的?但同时,他们也做着教育公众的工作,既盈利又公益。而且是被国家允许进行展演活动的。野象谷的同一批人也在负责种源基地(过去叫繁育中心)的工作。基地有他们救助来的野象,也有租赁的大象。比如他们曾在2015年从老挝租赁了11头亚洲象用于繁育(非商业目的),这批象的来源为C(F2,圈养繁育bred in captivity)、目的为B(breeding in captivity)。但老挝根本没有CITES指定的繁育基地,大象均为野捕或是与野象交配产下的F1。该出口许可是如何得到的?而且这些用于繁育的大象也会去参与野象谷的活动,如牧象,做盈利性的活动。但这些展演活动并未被定性为商业活动。
无论是国内野外救助还是进口的大象,它们都不该用于商业性活动。

公益性
该片呼吁人们保护野象和雨林,但真正在做保护的当地人呢?项目内容是什么?如何监督捐助的使用?还有人说这是短片,杠精要求太多了,让我去看其他报道。但请问短片的定义什么?谁规定它只能拍1’39’’?!


科普性
很奇怪,突然出现了一堆自称懂大象的人。
先说独白的问题。《沿着大象的纹路》里说大象的褶皱裹挟着种子、水、土繁荣整片雨林...关于大象对种子的传播,说的是取食、后肠发酵等作用对种子散布、萌发的影响。是草食动物的消化道传播,而不是象皮传播!不觉得这句话荒诞么?!什么专家会这么写?
再说手绘图是非洲象还是亚洲象。有些无知的人说我连非洲、亚洲象都区分不了,他们说非洲象的耳朵是非洲的形状,亚洲象的耳朵是圆的,所以一定是亚洲象。我很想知道这些人在野外见过大象么?亚洲象的耳朵软、上沿卷边、表面褶皱,像布,而非洲象的耳朵大且平整,像蒲扇。只看耳朵便能认定它是非洲象,是耳朵放松稍下垂的状态。再说其他特征,象鼻皮肤的覆瓦状也是非洲象的特征,亚洲象的纹路浅。最后,亚洲象颅骨突也没画出来。选几张我在柬埔寨和肯尼亚拍的照片放在下面。



上亚洲象,下非洲象,注意耳形态、鼻纹路。


最后,写点文字给那些质疑我没资格评论该片的人。
我几乎只关注大象,关注相关的一切,且愿意将其视为终生的事业。在2013-16年研究生阶段研究大象,做物种分布预测与栖息地连接度分析,用的是Maxtent模型和Circuit理论,研究区域在云南和老挝北部三省。16年在肯尼亚拯救大象组织两个野外营地做科研实习3个月,17年在柬埔寨大象谷退役象项目做科研实习3个月,17、18年各有一个月在泰国象营和收容所做意识传播。此外在多个大象分布国做过调查、拍摄活动,参与过多位IUCN亚洲象、非洲象专家组成员的项目。15年开始写大象科普文,在各平台发过几百篇。公号名是象语Know The Elephants,豆瓣也有几百篇关于大象的科普。关于亚洲象和非洲象各有一部科普小说,10万字。翻译了上千个大象学术语,且一直在翻译大象圈最重要的书《安博塞利大象》。这些基本都是公益工作。另外,我从2009年上大学开始就一直参与志愿者活动,至今12年了,接触过几十家NGO。


holme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离开大城市 (153人喜欢)
- 想要过怎样的生活 (85人喜欢)
- 琅勃拉邦的非法制品 (8人喜欢)
- 2025沙耶武里象节 (37人喜欢)
- 随笔总结(2024) (4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