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打工人”文化?
查看话题 >我为什么不上班了
隔三差五就会有人跟我吐槽:书生,我不想上班了,我特想像你那样生活,我该怎么才能实现?
往往,我就一句话撇过去:说说你有啥。
也往往,这一句话对方就心虚了。
隔三差五也总有人问我:书生,你真的要这么一直退休下去,不再找个班上了吗?哪怕是个无关紧要的岗位呢。
也往往,我总是一句话表明态度:我不认可上班这件事的形式了,所以我不再想上班;就好像我不认可婚配zhi度,所以我不会去结婚。
这两个回答,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我一直在摸索并认可了另外一种赚钱形式、生活形式。
退休后这三年来,我一直都在不断、不断地表明我的身份:我上过13年的班,每3年换个行业,我做过广告,做过地产销售,做过公关,做过电视,做过互联网……我也一直在不断、不断地表述我的职业观:所有的上班不是为了更稳定的单位、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无需上班……
这三年来我也在不断、不断地表明我的收入来源:投了一个茶叶生意、投了一个文玩实体、入股了木田凡花农场、入股了一个多肉植物平台,我就是甩手掌柜,我不想操心,我只负责收钱,我甚至都懒得去数钱,这是我退休的理由,也是我退休的资本……
如果我要回答自己那句“说说你有啥”的问题,一分钟就能回答完毕。
也往往,这一分钟的自我资源推介,三年里陆续产生了更多的化学反应、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赚钱机会。
我特喜欢目前的赚钱状态和生活状态,或者捏在一起更利索地讲,叫做“活法”吧:时间随机、财源随意、合作随缘,特别轻松,特别舒适。这比那13年上班一路走来舒适太多了,无需可钉可铆地打卡上班,也没有KPI考核,更无需非得戴着面具跟一帮说好听了叫同事的人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创造价值,说难听了其实是跟一帮水平认知都良莠不齐的乌合之众出卖自己的单位劳力。
所以,我不认可“上班”这种上古创造财富的形式,如同我不认可“结婚”这种上古契约制生活方式,如同我不想换了最新的智能手机还在用96163这种上古通讯网络,这太折磨人了。
其实生活和工作一直都不缺少更高级的网络等着人们来适配,就好像比我过得舒服和高级的人海了去了,关键是自己的硬件有没有这个适配接口和协议。
所以,我总问那句“说说你有啥”,就是在点击你的“设置”——“属性”——“硬件设置”查看你的参数,想流畅地玩最新版的《使命召唤》,先得保证自己的CPU和GPU真的带得起来,硬盘还得够大。
再就是还得保证自己的眼球玩3D游戏不晕不吐。
时不常地也总有人问我:书生,你啥时候注册个公司啊,我想去你公司打工!你肯定是个特别好的老板!跟着你也肯定能学到很多东西、赚到很多钱!
我也总是半开玩笑地说:你真的确定你能通过面试吗?
跟我同频、跟我认知一致的人,早就在跟我一起赚钱了,而且也压根不需要什么公司、不需要上班、不需要所谓的层级和分工,仨瓜俩枣几个人,三言两语就成了一件事,几个月钱就拢进来了,下次啥时候合作,再说,随缘。
就,多舒服啊。
时不常就看到有人慨叹:人过30/35/40,感觉职场上就到了瓶颈,再找工作就难找了!
其实,导致“工作难找”的不是年龄,也不是工作经验,更不是缺好单位好机遇,而是自己没带资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或阅历层级,看的不是文凭,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看工作能力和既往业绩,而是看这个人身上捆绑着那些不容易替代、难以寻找的资源包。
就像《时尚女魔头》里的梅尔斯特里普,上面的人想换掉她,她凭借一张纸就给自己挽尊了:让我走,可以,榜上有名的这些超模大佬都会跟我一起走。
大BOSS得罪不了这样的魔头。
给大裤衩的电视栏目拉赞助的时候,坐我对桌的一个大哥随随便便就敢离职,凭借公文包里三个飞了边儿的破记事本就可以轻易找到工作,那三个本子里记载的是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里粮油企业老板和销售总监的联系方式。
这篇日记写到一半的时候,我点了根烟,在首页刷到一条广播:“ 谁能赐我一个爱人,不跟我吵,可以照顾我给做饭吃? ”
我先问TA:你能给对方什么呢?
我又问TA:你如何保证你能做到的这些,真的是对方需要的,且你不会被迅速取代?
TA的回答是: 我不想去用逻辑拖住自己,我就想有个人睡在我身边,我小腿抽筋的时候可以向他求助,让他帮我揉揉。
于是我迅速删掉了之前两个问题。
接口、协议、网络、频段都不匹配,就,不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