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观展信息】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3月18-6月10日,由中国科技馆主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载人航天互动科普展”正在展出中,热爱科学的你,快来打卡吧!

“开开,你们学校又要组织出去玩呀?”心心看着收拾外出包的开开问道。
“去詹天佑纪念馆参观,哎,真不想去。”开开兴趣缺缺地说道。
“詹天佑是谁?”心心问道。
“好像是个修铁路的。”开开回答道,“搞不懂有啥可参观的!”
“詹天佑可是中国铁路之父,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开开你应该去参观参观。”妈妈帮开开拉上收拾好的书包拉链,笑道。
“哦?妈妈给我们讲讲呗!”心心拉着妈妈的手撒娇道。
“那妈妈就先给你们讲一讲。”妈妈点头道,“詹天佑出生在清朝末年,12岁的詹天佑被清政府选中,被送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
“哇,还是个留学生呢!”开开感慨道。
“没错哟!詹天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之一,20岁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妈妈继续道,“詹天佑一生主持修建了许多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京张铁路。这条总长不到200公里的铁路因横跨崇山峻岭,使得工程异常艰巨。当时英国和俄国都想独揽铁路的修建,他们说如果京张铁路可以由中国工程师自己修建,就与他们两国无关。而且他们还认为中国能够修建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
“太过分了,我们就要建给他们看看!”心心义愤填膺道。
“是的。詹天佑顶着舆论和工程自身困难重重的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他亲赴现场勘测,白天爬山越岭,夜里在油灯下绘制线路图。经过工人们四年奋战,京张铁路最终全线通车,成为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修建的铁路,震惊中外。”妈妈点头道,“詹天佑在工程中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铁路,为中国在世界工程技术领域上赢得了地位,受到世人关注。”
“这两项技术很了不起吗?”开开问道。

“是呀!以前在大山之间修隧道,都是从山的两头同时往中间开凿的。而竖井开凿法是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这样就相当于有四个队伍在共同施工,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妈妈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那‘人’字形铁路又是什么呢?”心心问道。
“京张铁路存在很多工程难点,其中一个难点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岔道城的关沟段铁路。这段路地势陡,坡度大,当时的火车是无法直接爬上去的。为解决这个问题,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铁路,也就是将铁轨摆成‘人’字型,一撇,一捺即两个方向的两条铁轨。然后在列车的两侧各安装一个车头,在列车行进路线前方的车头被称作前车头,后方的车头被称作后车头。列车开动,一个车头作为前车头先将列车完全开进‘人’字形轨道的上方交汇处后停下。随后原行进方向上的后车头变为前车头,就相当于给列车调了头,这样列车便能开进‘人’字形轨道的另一个分支,从而解决爬不上山坡的问题。”妈妈回答道,“第一个‘人’字形铁路就建在京张铁路的青龙桥站,人们为了纪念詹天佑,还在青龙桥站设立了他的铜像。”
“哎呀,说得我有点迫不及待想去瞻仰下这位中国铁道之父了。我先去睡觉喽!”开开满心期待地说。
【知识卡】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詹天佑生于1861年,是清朝末年官派留学生之一,20岁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位,成绩优异。
詹天佑一生参与建造了很多工程,其中最著名的工程叫做京张铁路工程,这是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设成功的铁路工程。整个工程历时4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建设成功。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反击了当时外国人的冷嘲热讽,詹天佑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铁路,更是推动了中国工程技术及铁路事业的发展,受到世人敬仰,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