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在兰州地铁线
兰州,地铁线
回到兰州,感觉城市比以前干净整洁了许多,另外就是地铁终于通了。那些透明玻璃钢结构的地铁站,成为街上新的风景。它也跻身地铁城市之列。一号线贯通东西,东岗到陈官营,也符合兰州东西走向的地理环境。在微信上我告诉远方的朋友,“兰州通地铁了,”仿佛是人生中的一件喜事。但它是三百多万人的地铁,三百多万人的出行线路。 因为地铁的分流,曾经无比拥堵的市区主干道,从盘旋路到西站,陡然间开阔了许多,不再拥堵。文化宫、小西湖、西站…….这些地名,也再一次在地下,连接了起来。地下秘密航线。地上的世界,在地下被重命名。在兰州,它是新生的,容纳一切到来者的。 兰州地铁的优点是,向西或向东的方向指示,一目了然,不像迷宫一样的重庆地铁。不足之处,候车站台设置的坐椅比较少;各个出站口的方位,和它之上的街道,标注的不突出,尤其对于外地人来说。梦幻一般的世界,快速而不真实,如同漂浮在某处,也许是环境的因素,方位感的丧失。 它是高度智能化的,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快速,高效,便捷,东西畅通。它提升了兰州交通枢纽的地位,拓展了这个城市的时空距离。每天,这个城市的运行,地上世界,和地下的世界。人生的万千遭际,辛劳奔波,在地上,和在地下,有不同的感受。在地铁上,人来不及言说和思考,就被快速转移到另外一个站台。 地铁站里没有饭馆和超市,只有人流,和匆促来去的列车。东方红广场地铁站,开阔大气,乘客也比较多。文化宫地铁站,墙上张贴有民族风格的剪纸,职工书法和摄影艺术展览。有左宗棠和安维峻的巨幅简介。整体是浅灰或者白色的基调。 和上海、重庆、苏州的地铁相比,兰州的地铁站比较空旷,但车厢里乘客总是爆满,让人疑惑,他们似乎来自另外一个城市。有年轻人,带着家乡老父亲乘地铁,老人笨拙地刷卡,过关口,跟在儿子身后进地铁,一路上都是不知所措的样子。每个人最开始时,都是这样的吧。一对推着拉杆箱的中年夫妻,向路人打听,去小西湖怎么走。 多少人在这里擦肩而过,全程没有交流。没有人高歌,没有人大声呼喊,一个个如机器人一样默契,无声,或神情肃然站立,或低头看手机。你会看到,玻璃门后有灯光闪亮,驶来,列车停下,玻璃门打开,乘客鱼贯下车,上车……车铃声响起,玻璃门关闭。这一切有条不紊。匆匆,匆促得来不及逗留,来不及商量,就被时间和地铁,推动向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出口。而有的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参加一次命运攸关的谈判,或者,去应聘考试…… 这一切,如同梦境一样地浮现,被见证。在时间和空间的快速位移中,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置身的环境,这样,熟悉这个城市的另外一面,陈官营,或者西站的喧嚣人潮。地上和地下的世界,同向畅通,互不干扰。而城市的空间,因此被拓展,延伸。`我们四散各地,又通过公交、地铁、火车等交通工具,连接了起来,始终在这个人间。 无论如何,它是兰州这个内陆城市的新变化,它在更开放地朝向世界,拓展自己联通四方的方式。我,和每一个人,都只是此间过客,恒河之沙。 暮色已浓,这个城市的夜晚,来得措手不及。而在无数人的睡梦中,你正乘地铁,穿行这个城市的地底,穿行于这个城市的长夜。

师志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远方的青春 (1人喜欢)
- 观音桥,北城天街之夜 (1人喜欢)
- 回到重庆之二十四:猫在渝江的江湖岁月 (2人喜欢)
- 白市驿,一个陌生小镇的元旦 (1人喜欢)
- 被背叛的遗嘱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