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 自然哲学(前智者派的哲学发展)
文/冰茶
以下为梯利《西方哲学史》个人总结笔记,为本人记录与翻阅所用,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交流,谢谢。
思辨:伊奥尼亚物理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学派、阿那克萨戈拉)
试图通过自然原因而不求神话来解释现象。
逻辑模式:每个问题从以前的问题产生,问题的解决方案系统化。
早期哲学家第一个问题关注实体。
米利都派:
有形体的视为实体。
问题是:构成世界的基础性质料是什么?使用感觉的具体对象如水、空气来回答。使用单一原则(一元论)解释不同物体和它们变化所具有的性质,这些物体的变化都是原始质料的转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物活论:实体是有生命的,原初的实体在其自身有运动和变化的原因。
泰勒斯:第一原则是水,水变成了其他事物。
阿纳克西曼德:事物从无定中分离,无定时,事物以混合和合并方式存在。事物的原始质料是气,因为气稀薄和凝聚。
早期的哲学家提出三个原则性方案:
1、通过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单纯转化,而不试图描述转化的特征,如泰勒斯。
2、事物由原初实体分离,原初实体是混合或者结合的。如阿纳克西曼德默认,赫拉克立特明确表述。
3、通过凝聚和稀薄,阿纳克西米尼坚持认为气凝聚时成水、膨胀时成火。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事物的基本原因,不关注具体的、感知的实体,而关注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世界的秩序、一致性和谐,既然这些可以用数表达,就讲实体理解成数。
赫拉克利特、埃利亚学派:变化是很重要的,讨论变化存在与否,但也讨论实体问题。
赫拉克利特:生命力的实体是火,世界处于不断变化中、所有事物处于流动状态,事物中没有永久不变。理性统治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变化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存在着永远不变的元素和微粒,它们结合成了物体,这是事物的起源。,物体的各个部分被分开,是衰败。在绝对的意义上,没有事物真正的变化、产生和消失。
埃莉亚学派:一个事物不可能变成它以外的其他事物,事物必定是它自己,永久没有变化。
恩培多克勒、阿克萨戈拉:绝对的变化不可能,没有事物能变成其他,没有事物能从无产生,没有事物能变成无,没有事物能变成绝对不能的事物。
© 本文版权归 冰茶Astrolog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