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会死
十年多前,我刚刚搬到鼓浪屿住不久,我拖着一双夹脚拖鞋,翘着二郎腿,坐在一间咖啡店里无所事事,看着窗外的游客匆匆走过。
一个高个子的女生走进来,坐在跟我背靠背的座位上。没过多久,她转过来问我:「你是岛民吧?」我说:「是,你怎么知道?」她说:「瞧你那样子。」
然后我们就开始聊天。她给我推荐自己刚买的书,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具体怎么推荐的我已经忘了,想必是说这个人非常酷,「我也想像他一样背包环游世界」之类的吧。
我对游记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兴趣,看别人用文字写成的旅行日志到底有多大意义呢?因为这个简单到多少有点肤浅的理由,我从来没看过这本书,直到此刻也没有。
不过前些天在书店,在书架的最底层,再次跟它面对面的时候,《不去会死》这个书名多少还是给了我一点感慨。
至于感慨的内容,以如今的环境来说,已经很难说得不像是矫情了。特别是由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说出来,自己都会觉得心虚到脸红。不谈什么背包旅行环游世界了,光是「说走就走」几个字,就足够让人害臊了,不是吗?今天的人说这几个字的时候,很难不带有因立场不同而程度不一的戏谑,以及微微上扬的嘴角了。
十年真的改变了很多事。厦门的游客虽不及以往,但新的人仍然一批批踏上小岛。只不过,如今的旅行已经很难不像是一场表演。在踏上旅途之前,每个人晓得自己将会发一组精心挑选的照片在朋友圈,配上字斟句酌的文案。或许不必像批判家们那样,反思这背后有什么了不得的哲学危机,但它确实让我想到不少东西。
十年前跟我说话的那个女孩我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事。以概率来说,多半是结婚生子,忙着工作、家庭和小孩吧。就像以概率来说,今天刚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的多半是996、抖音和追偶像,也不是什么穷游背包旅行。
十年后,在书店不起眼的角落,我再次跟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面对面。如果石田裕辅是当下的年轻人,想必会成为一个vlogger。这样会更好吗?影像化的旅行记录无论怎么想都更加友好,剥去的只有读者通过文字去想象场景的困难。
或许这就是这个时代唯一的缺点。当我们站在一片美景前,那种无论怎样描述,都难以描述的困难;那种无论怎样传达,都传达不好的心情消失了。
或许这就是有些事,变得困难又矫情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