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会学同游
chapter2
1.社会学意识的四个维度:揭露真相、不恭敬的态度、中性化趋势、世界性眼光
2.在自家门前看见稀奇古怪的人却泰然处之,那就叫做世故(p54)
3.相对性的意识在过去的各个时代可能是少数哲人的意识,如今它却成了覆盖面宽广的事实,相对性的文化意识一直通达社会体制的最下层。(p55)
4.世界意识是城市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不仅是城市的人,而且是儒雅的人;无论他多么依恋自己的城市,他都会在思想的旅程中周游世界。无论在何处,只要动脑筋思考问题,即使他的身体和情感不一定轻松自如,至少在心里可能会感到宾至如归,我们认为,社会学意识也具有这种天下一家的特性。
5.罗伯特·莫顿,社会运行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chapter3
1.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2.人的空间流动、社会流动和语言体系的变化都必然要引起思想变化,最大的思想变化是世俗信仰的变化和宗教信仰的变化。
3.地理流动性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快是重新构建世界的主要原因。
chapter4
1.社会决定论:自我的社会定位,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分层,社会情景和制度。
2.任何制度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惯性原理,说到底这个原理建立在人类愚蠢的顽石之上。
3.终极的且无疑最古老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暴力。在野性十足的儿童社会里,暴力仍然是主要的控制手段。但即使在现代民主国家有序运作的社会里,终极的制裁手段也是暴力。暴力是任何政治秩序的终极基础。(p77)
4.经常使用暴力既不实际,效果也未必好,所以进行社会控制的官方机器多半都依靠对可资利用的暴力手段的威慑作用。
5.在我们的社会里,劳资双方都有效地使用经济威胁作为控制手段。
6.互相认识、彼此忠诚、互相联结的群体为初级群体,在这样的初级群体里,强大而微妙的控制机制不断地对实际的和潜在的越轨者产生压力。
7.求得共识的压力难以避免,深层次的奥秘可能是,人极其渴望被群体接受,无论周围的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这种欲望可以很有效地被操纵。
8.讥讽和闲话是初级群体社会控制的有力工具。
9.一个人类社群能够施与其成员最严厉的惩罚之一是羞辱和驱逐。
10.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处于一组同心圆的圆心,每个圆圈代表一个社会控制体系。外圈代表政治和法律体制。。。另一个社会控制体系是道德风俗和礼节......对抗社会风尚的极端行为可能导致另一种后果--人们按照常识说”他有病“。
11. 人置身于社会中意味着处于许多力量的拘束和控制下。一个人可以想象一下他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取悦的人....他可能得到这样的印象:全社会都压在他头上。
12.阶级对生命机遇的决定远远超过了经济本身的意义。
13.社会分层p85 社会情景p91
14.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社会情景不仅由当代人决定,而且是由先行者预先决定的。你不可能和祖先对话,所以他们构想出来的不太恰当的结构就比当代人构建的思想更加难以摆脱。——逝者比生者更强大。
15.即使活着的”他们”不会给剧中人设置障碍,早已去世的“他们”几乎早已为剧中人的每一步写好了剧本。
16.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制度的诀窍是使这些渠道看上去是人能够掌握的全部选择。
17.婚姻并非本能而是制度。
18.一切制度结构都必然依赖于欺骗,社会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带有一点自欺的成分。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像我们所料想 的那样强大。
chapter5
角色理论。社会决定世界观。
chapter6
社会如戏,别太认真
1.现代都市生活的匿名性和自由流动性大大促进了地下世界的构建。
2.角色距离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在自我意识中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办法。
3.一切革命都是从意识的变革开始的。一旦一个人不必用内心的投入去扮演角色时,一旦他刻意和假装扮演角色而不必内心投入时,扮演者就进入了“游离”的境界。从官方秩序守护者的观点来看问题,如果太多的人在参与社会游戏时内心有所保留,那就会出现危险的局面。
4.一方面社会控制确实控制和压制着我们;另一方面他们又以戏剧常规的形式甚至虚构的形式出现。
5.只有在社会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纯粹的社交才有可能。
6.除非把人当做游戏的物种,除非研究人游戏和游乐的一面,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把握人类文化。
7.人能够生活在自欺的状态中,仅仅是因为他生活在自由中却不愿意面对自由。自欺是人类自由的阴影。
chapter7社会学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1.被歧视群体的负面形象使歧视者虚弱的身份得到巩固。人们确定并仇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形象,借以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2.死去的不是人,仅仅是身份。(第七章有感)
chapter8
1.(p185)除非.....除非.....
2.按照西方的古老传统,大学是自由之地,真理住所,这个传统是用墨水和鲜血换来的,在不安的良心面前它又重申自己的追求方式。在这个坚持不懈的学术传统中,社会学的人文冲动在当代情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p194)
1.社会学意识的四个维度:揭露真相、不恭敬的态度、中性化趋势、世界性眼光
2.在自家门前看见稀奇古怪的人却泰然处之,那就叫做世故(p54)
3.相对性的意识在过去的各个时代可能是少数哲人的意识,如今它却成了覆盖面宽广的事实,相对性的文化意识一直通达社会体制的最下层。(p55)
4.世界意识是城市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不仅是城市的人,而且是儒雅的人;无论他多么依恋自己的城市,他都会在思想的旅程中周游世界。无论在何处,只要动脑筋思考问题,即使他的身体和情感不一定轻松自如,至少在心里可能会感到宾至如归,我们认为,社会学意识也具有这种天下一家的特性。
5.罗伯特·莫顿,社会运行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chapter3
1.过去是可变的,易变的,不断变化的,这是因为我们回忆过去的经历时往往反复进行新的解释。所以我们说,一个人有多少观点,他就有多少不同的人生经历。
2.人的空间流动、社会流动和语言体系的变化都必然要引起思想变化,最大的思想变化是世俗信仰的变化和宗教信仰的变化。
3.地理流动性和社会流动性的加快是重新构建世界的主要原因。
chapter4
1.社会决定论:自我的社会定位,社会控制机制,社会分层,社会情景和制度。
2.任何制度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惯性原理,说到底这个原理建立在人类愚蠢的顽石之上。
3.终极的且无疑最古老的社会控制手段是暴力。在野性十足的儿童社会里,暴力仍然是主要的控制手段。但即使在现代民主国家有序运作的社会里,终极的制裁手段也是暴力。暴力是任何政治秩序的终极基础。(p77)
4.经常使用暴力既不实际,效果也未必好,所以进行社会控制的官方机器多半都依靠对可资利用的暴力手段的威慑作用。
5.在我们的社会里,劳资双方都有效地使用经济威胁作为控制手段。
6.互相认识、彼此忠诚、互相联结的群体为初级群体,在这样的初级群体里,强大而微妙的控制机制不断地对实际的和潜在的越轨者产生压力。
7.求得共识的压力难以避免,深层次的奥秘可能是,人极其渴望被群体接受,无论周围的群体是什么样的群体。这种欲望可以很有效地被操纵。
8.讥讽和闲话是初级群体社会控制的有力工具。
9.一个人类社群能够施与其成员最严厉的惩罚之一是羞辱和驱逐。
10.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处于一组同心圆的圆心,每个圆圈代表一个社会控制体系。外圈代表政治和法律体制。。。另一个社会控制体系是道德风俗和礼节......对抗社会风尚的极端行为可能导致另一种后果--人们按照常识说”他有病“。
11. 人置身于社会中意味着处于许多力量的拘束和控制下。一个人可以想象一下他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取悦的人....他可能得到这样的印象:全社会都压在他头上。
12.阶级对生命机遇的决定远远超过了经济本身的意义。
13.社会分层p85 社会情景p91
14.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社会情景不仅由当代人决定,而且是由先行者预先决定的。你不可能和祖先对话,所以他们构想出来的不太恰当的结构就比当代人构建的思想更加难以摆脱。——逝者比生者更强大。
15.即使活着的”他们”不会给剧中人设置障碍,早已去世的“他们”几乎早已为剧中人的每一步写好了剧本。
16.制度是一种调控机制,制度提供程序,通过这种程序人的行为模式化,被迫沿着令社会满意的渠道前进。制度的诀窍是使这些渠道看上去是人能够掌握的全部选择。
17.婚姻并非本能而是制度。
18.一切制度结构都必然依赖于欺骗,社会上的一切存在物都带有一点自欺的成分。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像我们所料想 的那样强大。
chapter5
角色理论。社会决定世界观。
chapter6
社会如戏,别太认真
1.现代都市生活的匿名性和自由流动性大大促进了地下世界的构建。
2.角色距离 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是在自我意识中维护自己尊严的唯一办法。
3.一切革命都是从意识的变革开始的。一旦一个人不必用内心的投入去扮演角色时,一旦他刻意和假装扮演角色而不必内心投入时,扮演者就进入了“游离”的境界。从官方秩序守护者的观点来看问题,如果太多的人在参与社会游戏时内心有所保留,那就会出现危险的局面。
4.一方面社会控制确实控制和压制着我们;另一方面他们又以戏剧常规的形式甚至虚构的形式出现。
5.只有在社会地位平等的人之间,纯粹的社交才有可能。
6.除非把人当做游戏的物种,除非研究人游戏和游乐的一面,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把握人类文化。
7.人能够生活在自欺的状态中,仅仅是因为他生活在自由中却不愿意面对自由。自欺是人类自由的阴影。
chapter7社会学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1.被歧视群体的负面形象使歧视者虚弱的身份得到巩固。人们确定并仇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形象,借以使自己的身份合法化。
2.死去的不是人,仅仅是身份。(第七章有感)
chapter8
1.(p185)除非.....除非.....
2.按照西方的古老传统,大学是自由之地,真理住所,这个传统是用墨水和鲜血换来的,在不安的良心面前它又重申自己的追求方式。在这个坚持不懈的学术传统中,社会学的人文冲动在当代情境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p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