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史之:巴洛克Baroque (17世纪)
历史背景:
16,17世纪欧洲各个国家兴起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很多:
-英国王室想摆脱罗马教会体系的控制
-德国马丁路德对于教会贩卖赎罪券敛财行为的质疑
-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
-中世纪晚期黑死病瘟疫造成大量死亡,让人们有了要活在当下的概念 (中世纪晚期薄伽丘的“十日谈”对教士,贵族进行大力讽刺批判)
等等各种原因一起促成了大约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大背景。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会为了增强面对信徒的威严感,王室贵族为了加强对民众的震慑感,建筑及绘画上巴洛克风格变得盛行。
巴洛克风格盛行时间:
17世纪
总体来讲艺术作品的感觉:
天主教&王权的权威感,宏伟震撼震慑感,炫耀感
推崇者:
17世纪罗马梵蒂冈教会,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
雕塑特点:
更具动态感及力量感(雕塑中的人物有各种姿势/动的姿势),相比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卫雕塑是静态的。
巴洛克雕塑代表人物:意大利贝尼尼
油画特点:
· 圆形构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三角形的构图)
· 画中的人也更具动态
· 也开始画风景画
· 圣像类:有一种庄严感,用途是令到教徒对着圣像祈祷。
· 也出现背景为黑色即夜晚主题的油画
巴洛克油画代表人物:卡拉瓦乔。卡拉瓦乔的油画特点是:背景为黑色,用黑色展现夜晚的场景,人物身上有光,光最多的通常就是画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