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间隔了几天,总算把这本书看完了,可能被鸡仔感染了,自己选的书跪着也要看完。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反佛洛依德第一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佛洛依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本书作者是两位阿德勒的日本追随者,书中无论是语气,或者讨论的内容都很日系。
全文以对话形式展开,主角就俩人,哲人&青年,俩人辩论了好几天,青年提出疑惑,哲人负责解惑,最终以青年有所开窍结束。
青年的疑惑无非是觉得自己不够自信,比不上别人,在公司同辈竞争压力大,领导压迫,工作不开心等等,最后上升到了什么是幸福这种非常日系的西亚哇塞问题。
哲人开篇即对佛洛依德的理论进行了全盘的否定,并且将阿德勒思想作为全书的底层逻辑。这种逻辑在我看来更像是诡辩。“人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能力,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勇气”,这种思路永远使哲人立于不败之地,反正没啥改变也是你自己缺乏勇气,不是我的理论有问题。还提出了“课题分离”这一看似很高端的思维方式,其实通俗的说,就是“我喜欢你,与你无关”,这不是QQ签名吗?实在有些矫情。如果你喜欢对方,对方不喜欢你,即使不去干涉对方的选择,但光是知道你的喜欢,也会让人感到烦恼或是尴尬吧。如果你将你的喜欢付诸行动,会构成骚扰,如果不付诸行动,那就永远是暗恋,人际关系永远无法提升。
关于自卑,非要搬出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词语咬文嚼字,无非就是程度轻重以及对生活影响的大小不同而已,还非要说是你“选择自卑”。还说在某方面极度自负的背后是对另一方面的极度自卑,我看他一定不知道普信男。
其他对话也都是类似这种,不高兴回顾了。总之看完全书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受到了什么启发(顶多就是收获了一大堆诡辩的话术),反而让自己瞎捉摸了一些对于我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还试图运用到鸡仔身上,惹得她勃然大怒。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
正如我对书的短评,这是一本第一眼金句,第二眼鸡汤的书,本来还想读阿德勒本人写的《超越自卑》,但现在暂且搁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