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笔记】明星公益操作指南(2020)——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公益捐赠)
之前给扶贫写的一个项目(。其实不仅适用于明星,也适用于一般人参与公益的常识普及。要讲的特别多,怕大家没耐心看,所以每个部分尽量简短+全面。还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所以发一下,如果扶贫的人看到了我就删哈hhhhh
公益慈善捐赠的本质属性包括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性和无偿性。
基于慈善目的意味着捐赠是为了开展《慈善法》第三条所规定的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科教文卫等公益活动,慈善的公益性要求捐赠应惠及不特定的多数人。
自愿性要求慈善捐赠必须出于捐赠人自身的意愿,包括是否实施捐赠、捐赠的数额、捐赠的方式和捐赠财产的形式。
无偿性是慈善捐赠的本质属性,意味着慈善捐赠不可以有对价、不可以有实质性的回报。
案例:捐赠方A和慈善组织B在捐赠协议中约定,如果慈善组织B不提供捐赠方A要求的权益和回报就构成违约,A有权撤销捐赠并要求慈善组织B进行赔偿。
在这个案例中,“捐赠协议”中明确约定了慈善组织给付捐赠方对价的义务和违约责任。所谓对价,是指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相应代价。如果该项义务构成捐赠行为的对价,则该协议不满足无偿性的要求,不属于慈善捐赠。
一. 捐赠基本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四条指出,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一般来说,完成一笔捐赠的流程包括五个步骤:双方确定捐赠意向——签订捐赠协议(可选)——完成规定捐赠流程——索取捐赠发票(可选)——关注捐赠款项使用情况。
二. 捐赠形式
捐赠不限于现金,捐赠人既可以捐钱也可以捐物,前提是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
捐赠支出金额可按以下方式计算: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还规定,捐赠人捐赠的实物应当具有使用价值,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 捐赠人捐赠本企业产品的,应当依法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三. 捐赠的受赠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可以依照该法接受捐赠。其中,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依法成立的,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公共体育机构和社会福利机构等。
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或者境外捐赠人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受赠人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接受捐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将受赠财产转交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分发或者兴办公益事业,但是不得以本机关为受益对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捐赠人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四. 分期捐赠
捐赠不是必须一次性拨款。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并就此与受赠人订立捐赠协议。捐赠人只需要依法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财产转移给受赠人即可。
可在捐赠协议中要求受赠慈善机构按约定时间提供每笔捐赠相应的报告。
五. 捐赠证明文件
慈善组织接受捐赠,应当向捐赠人开具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印)制的捐赠票据(样式可见第一章第二节)。捐赠票据应当载明捐赠人、捐赠财产的种类及数量、慈善组织名称和经办人姓名、票据日期等。
捐赠人拿到捐赠票据时,应核对以上信息是否有误,如有,应将捐赠票据退回给该慈善组织,并请对方重新开具捐赠票据。捐赠人也可以选择匿名或者放弃接受捐赠票据。
六. 捐赠税收优惠
以个人名义进行公益捐赠的,可以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99号《关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进行公益捐赠税前扣除(通常称之为“抵税”)。捐赠后,个人可向其工作单位提供捐赠票据进行抵税。如果不能及时取得捐赠票据,可以暂时凭公益捐赠银行支付凭证扣除,并向工作单位提供公益捐赠银行支付凭证复印件,应且在捐赠之日起90日内补充提供捐赠票据。
以企业名义进行公益捐赠的,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将企业当年发生以及以前年度结转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进行扣除。
案例:
2019年,小张年度个人综合所得收入为56万元(假设无其它可税前列支的扣除项,无其它分类所得收入),当年度符合税前扣除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为20万,捐赠限额扣除比例为30%。由于该年度小张可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最高为50万 x 30% = 15万,则小张该年度可税前扣除的支出为15万,剩余的20万 - 15万 =5万可扣除应纳税所得额因超过比例而不得扣除,也不得像企业所得税慈善捐赠税前扣除一样结转下一年度扣除。
案例:A企业2019年企业会计利润为1000万,当年符合税前扣除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为200万;则该企业当年的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为1000万×12%=120万,因而该企业当年按照120万扣除,超出的80万捐赠支出当年不能税前扣除,需要在接下来的三个年度内继续结转税前扣除。
假定A企业2020年企业会计利润为100万,当年未进行慈善捐赠,该企业2020年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为=100万×12%=12万,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企业2020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12万=88万。尚未扣除部分80万-12万=68万,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扣除。
假定A企业2021年会计利润为500万,当年未进行慈善捐赠,该企业2021年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为=500万×12%=60万,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企业2021年应纳税所得额=500万-60万=440万。尚未扣除部分68万-60万=8万,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扣除。
假定A企业2022年会计利润为240万,当年未进行慈善捐赠,该企业2022年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为=240万×12%=28.8万>8万,因而按照8万扣除,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企业2022年应纳税所得额=240万-8万=232万。此时,2019年慈善捐赠超过限额部分全部结转扣除完毕,200万捐赠支出全部享受到税前扣除的优惠待遇。
若2022年A企业会计利润为50万元,当年未进行慈善捐赠,该企业2022年捐赠税前扣除限额为=50万×12%=6万<8万,因而按照6万扣除,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则该企业2022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6万=44万。此时,2019年慈善捐赠超过限额部分尚有2万未结转扣除,200万捐赠支出中只有198万享受到税前扣除的优惠待遇。

七. 承诺捐赠
在两种情况下,承诺捐赠就一定要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八. 受赠机构的披露义务
捐赠人应关切合作组织是否及时公开自身所捐赠或参与的慈善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的捐赠收入、内容、实施地域、受益人群等。也可要求合作组织向自己披露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开展定向募捐的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
九. 带粉丝一起做捐赠
粉丝自发进行的公益捐赠,本质上与演艺明星没有直接关联,属于粉丝的个人行为。演艺明星可以考虑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号召粉丝一起参与公益:
(1)呼吁粉丝关注某一个社会议题,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组织,让粉丝有更多选择捐赠对象的机会;
(2)如果知道粉丝有参与公益的行为,应注意在合适的渠道表达感谢,并且明确这是粉丝的自主行为。
© 本文版权归 takarailia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伯爵糖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3 17: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