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mbti八维
mbti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极变化,分别是:E-S(外向与内向)、S-N(实感与直觉)、T-F(思考与情感)、J-P(判断与直觉)。
你可能会发现某一个类型会有4大功能的说法,例如intp的核心功能为Ti,次要功能为Ne,第三功能为Si,第四功能为Fe。也即是T-F维度与E的组合、T-F维度与I的组合、N-S维度与E的组合、N-S维度与I的组合。这样就有了8种可能,而每个维度是互斥的,比如是T就不能是F,所以一种类型实际只能有4种需要关注的属性。还有一点,J-P维度没有参与进来。
有些测试题显示出一种类型的8种组合,比如Te和Fe的得分同时显示,而本质上它们是互斥的,知道一个就不需要知道另一个的得分(我只能解释为做这个软件的人为了使结果看起来更高端)。这一点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佐证,测试题的计分原理:“一个题目选择A得分T,而选B得分F”。
而它们的互斥关系如下:Te-Fe、Ti—Fi、Se—Ne、Si—Ni。
比如当你本能运用Ni时,Si自然被排斥,后者只能作为补充运用。引用知乎的一段话:“一个人选择客观批评Te,就自然要牺牲氛围Fe;一个人在内部通过理性判断Ti得出结论,就必然要摒弃个人喜好及价值观Fi的诱惑;一个人关注人的潜能以及事物的可能性Ne,就自然会忽视眼前的现实Se;一个人总是自然而然地洞见,充满先验色彩Ni,自然就不会动用经验Si。”
当然还有一些高赞回答说它们是没有互斥关系的,例如:“譬如ti/fi,许多人会认为存在互斥性,但其实并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么是功能运用理解不到位,要么是功能搭配运用出了问题,两个看似相斥的功能,譬如fi/ti,可以各进行ne/se进行使用。将它们隔离开来分别运作。多角度及不同认知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无限接近事物本质。” 按他这个说法,不从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不能无限接近事物本质。可测试题测出的结果是Te高,则Fe必定低。当一个人能从他所谓的两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必定是Te和Fe一样高。这个时候他就会解释到,你的类型不明显,可能是ENTJ或者ENFJ。
而Ne与Ni双高是可能的,即N的得分特别高。而当I得分高时,Ni的得分必定比Ne高,那这就意味着INTP的次要功能Ne得分会比Ni的低。那么此时显示Ni的得分有什么意义呢?
假设我们是INTJ,四个功能分别是Ni、Te、Se、Fi。那么必然I高、N高、T高、J高,而核心功能的要求是N高、I高。然后要完善自己的次要功能Te,那就要提高E的得分。而要提高第三功能Se,则必须提高S的得分与E的得分。要完善第四功能,则得提高F的得分。综合以上5个条件,要形成完美的INTJ那得分是怎样的呢?
I比E高一点点,N比S高一点点、T比F只高一点点。由于J-P维度未参与八维,所以不影响结果。
既然完美的人设是前三个维度的无限接近,那么mbti测试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人就应该达到某个维度的平衡吗?一个人既I又E、既N又S、既F又T,或许精神分裂者才能做到吧。
不过mbti测出的结果可以说明一个人倾向使用的行为方式,至于八维可以更深入理解个人的最适合的行事方法,至于完善第三第四功能变得“高阶”,从以上的逻辑推理来看不太可靠。开个玩笑:“难不成中庸的思想真的是做人的真理?”
或许理解第三第四功能并不是要求自己那样行事,只是对别人行为的一种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