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幅犀利漫画对比: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bucket,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W. B. Yeats


有的教育,是灌满一桶水,一贯的填鸭式教学,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科学教育,会点燃一把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慢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的教育,父母内心大多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日后成为光宗耀祖的资本。
科学教育,成绩不是他们最在意的,大多选择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教育回到教育本身,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有的教育,大多采取打压式或批评式的教育,抓住孩子的短处一直不放,在批评中孩子开始讨厌学习。
科学教育,大多采取扬长式或鼓励式的教育,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在鼓励中孩子开始迅速成长。

有的教育,大多带着强烈的目的教育孩子,比如考上大学,缺乏对人生方向和意义的思考。
科学教育,大多鼓励孩子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能更快自信地融入社会。

有的教育,学习最终的结果,大多只是为了工作和谋生,一旦面临失败就会非常痛苦。
科学教育,教会了孩子重视过程、关注体验,承受失败的能力更强。

有的教育,家长大多期待孩子们在受教育后,未来事业上能获得成功,能赚更多的钱。
科学教育,家长大多关心孩子们在受教育后,生命是否得到成长,认为成长比成功重要。

有的教育,老师们大多让孩子只关注脚下的每一天,或某一次考试,目光局限在当下。
科学教育,老师们大多会引导孩子关注未来,畅想人生规划,只有提前关注未来,才能明确当下该怎么走。

有的教育,由于过多填鸭式的方式,擅长按课本照本宣科,导致学的知识不一定有用。
科学的教育,培养终身受益的能力,即使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也能自信地应付各种情况。

有的教育,大多培养的是记忆能力。
科学的教育,大多培养的是信息处理的能力,聚合及发散的思维能力,远远重要于记忆力。

有的教育,老师大多占课堂的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教”什么。
科学教育,激发他们独立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什么。

有的教育,老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一个人反反复复地做题,好像永远都做不完题。
科学教育,作业量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深刻领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并鼓励学生要学会团队合作。

有的教育,只有标准答案,长期这样的教育,容易让人产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
科学教育,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也许是同一个问题,但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有的教育,通常都是老师带着学生看问题,所收获的基本只是一个总结或观点。
科学教育,老师不直接给出问题和答案,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发现问题,所以能更多收获一些启发。

有的教育,大多带着功利主义为目的,比如为了各种考证考级,考完之后也许就没兴趣继续了。
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鼓励学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课堂之外才是更大的天地。

有的教育,教导孩子在舒适区行走,生怕多走一步“弯路”。
科学教育,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去尝试和冒险。只有肯“冒险”才能不断创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