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莫名其妙!
以前一直不敢读《人间失格》,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怕读了以后更加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这周花了六个多小时,终于在微信读书上读完了这本书。是2015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由杨伟翻译的。这本书由几个故事构成,第一个当然就是《人间失格》了,接下来是《维庸之妻》、《good-bye》、《灯笼》、《满愿》、《美男子与香烟》、《皮肤与心》、《蟋蟀》、《樱桃》。
读完《人间失格》,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评价呢?就文采方面来说,我觉得他好像也没有什么文采吧(也许是翻译的版本有问题),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莫名其妙,想死。为什么这样一本宣扬自杀、诱导人自杀的书,会在中国读者心中有这样高的评价呢?
我反思了我抑郁的那段时间,我看待问题也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不是别人也常常觉得我这个人怎么这么莫名其妙?应该是的,因为我也会觉得那时候的我莫名其妙,如果抑郁症期间读这本书,我是不是会更加感同身受,人与人之间的悲喜是并不相通的,同样处在抑郁症期间的我,是不是偶尔会有相通之处?我抑郁期间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是这本书里,只有译者的序言里出现了“生而为人,对不起”的字样。所以在真正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并不是出自太宰治。我和他唯一的相通之处,就是我们都喜欢上用这句话表达心情。
以后真的不能再抑郁了,因为你不知道正常人眼中的你是多么莫名其妙。感谢强大的自己,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
其他几个故事,更加乏味与无聊,尤其是《good-bye》,看到一半,居然来了一句“未完”,这算什么啊?
我很庆幸,在给别人推荐书的时候从未推荐过《人间失格》,也从为推荐过太宰治这个作家。尽管上学的时候老师会推荐这本书,但是我并不去看。现在想想,给中学生推荐这本书的老师,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莫名其妙。
太宰治的文采非常非常的一般,故事写作方法上较其他的日本作家,真的差太远了。而且传递的这种思想非常不可取,读者在阅读本书时一定要非常谨慎,希望你有了完整的、健康的价值观体系以后再去读吧,不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