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201902112
凉州是我的故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西北小城市,普通到当我写下凉州这两字的时候,因为离开它太久,都会对这两个字感到陌生。其实,凉州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从汉武帝到现在的历史痕迹,可是,这也不能改变它在中华大地上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地方的事实。
以前看到一个人写的文章说,在国内漂泊多久都不会感到背井离乡,去了国外才会真正的变成异乡人。我还没去过国外,却已经一想起故乡,就感到孤独。可不管我怎么改变,故乡留在我身上的印记都还是那么明显,时不时地提醒我,不管走到哪里,我的身后始终有条线牵绊着我。
在我小学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农村,每天的世界就是那破旧的小学校园和同样破旧的农家小院子,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和马蜂的巢,院西南角的不知名大树下有狼狗的窝和一条温顺的狼狗,它的名字叫做飞飞,还有院中叽叽喳喳上蹿下跳不知疲倦的公鸡母鸡们。写完作业的我,坐在东面屋檐下,捧着爷爷年轻时买的章回体小说,看着秦叔宝赵匡胤岳飞魏征狄仁杰寇准们的金戈铁马出将入相,飞飞就趴在我脚边眯着眼思索狗生。当我看累了眼睛抬起头,天空是那么的蔚蓝,远方是那么的遥远,在院里,爷爷奶奶悠闲的做着自己的事,生活是那么平静,平静的让幼小的我感到厌倦。
爷爷的卧房墙上有两幅地图,一副中国地图,一幅世界地图,当我学会查字典后,一有空闲就趴在两幅地图的前面,看着自己所处的凉州和北京的距离,和上海的距离,和香港澳门的距离,和更远的世界的距离。这几年流行过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正是我那时候的梦想,可一个落后偏僻农村的小孩子能怎么做呢 ?爷爷的章回体小说给了我灵感,我暗生梦想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靠读书走遍世界。我记得小学教室里挂着好多名人名言,其中周恩来总理有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没产生那么崇高的理想,只琢磨着为了离开故乡而读书。
在多年之后的午后,当我躺在阳台上的躺椅上,捧着一本小说消磨时光时,依然会恍惚自己待在故乡的小院屋檐下,脚边趴着一条叫飞飞的温顺老狼狗,似乎抬起头,就能听到奶奶做饭的声音,就能看到爷爷喂牛的身影,我没有太多留恋,只是感到一点遗憾。
后来,我去了凉州市区上中学,走在有绿化树的林荫大道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也会时时幻想他们的生活,他们是从小在这里生活吗?如果不是,从哪里来?将来他们又会去哪儿?我的脑海中像个低劣的电影剧组片场,上演着自编自导的幼稚剧情。
比我大四岁的哥哥终于去南京上大学了,我羡慕的想哭。每当他大学假期回来时,在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嘘寒问暖后,我就缠着让他讲外面的世界,听他讲夫子庙、总统府、雨花台,听他讲他来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们的故事,哪怕他带回来的板鸭毫不合我口味,也让我吃的津津有味,因为对我来说,这是外面世界的味道。
在我高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我的爷爷奶奶都生病去世了,推倒后新修的农村小院再也没人料理,我随爸爸回去祭祖时,燕子和马蜂的巢筑满了屋檐,原先的园中花坛中荒草和鲜花一起疯长,藤蔓一年年的铺满了墙壁,东面正房门板的年画上,秦叔宝和尉迟恭的样子也变得模糊不清,这让我感到伤感,也有离开的释然。
再后来,我去外地读了大学,在假期时去北京看了看天安门,去上海看了看明珠塔,去重庆看了看解放碑,去苏州看了看寒山寺,去沈阳看了看满故宫,去银川看了看黄河湾,像走在小时候爷爷卧房墙上的地图上,看着看着,我终于离开了故乡。我偶尔会想起彻底离开凉州的那个阳光灿烂温暖舒适的下午,那时候的我,怎会想到,这一走,就真的离开了。有不少人就是这样,讨厌熟悉的故乡,讨厌得想要逃离,离开了后绝不回头,可偶尔回头看一眼,汹涌的忧伤又会瞬间淹没自己。
去年秋天的国庆假期,我回到凉州。早晨,在家乡工作多年的哥哥带我去吃面皮子(凉州独有特色小吃),我们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哥哥忽然说:“你看着街边的树,二十多年了,都长大了,密密麻麻的多漂亮。”我说是啊是啊,思绪却已飘荡在十几年前,我和他背着书包走在路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脑海中幻想着,他们要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