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那一碗学不会的“疙瘩汤”
在我从小的心目和生活中,妈妈、姥姥都是做饭的能手,我喜欢吃的,如饺子、老肉饼、葱爆羊肉、油焖大虾,他们都会做给我吃;我不喜欢吃的,清炒苦瓜、炖冬瓜汤、炒彩椒,他们也会硬逼着我吃。中国的胃是挑剔的,只有回家时迎面扑来的带着菜香味的烟火气才能让你感觉真正的温暖。
在我心中,我回家时的烟火气,是永远不变的番茄疙瘩汤。
不管是高中时周末回家,还是大学时的寒暑假回家,或是研究生时的一年一回家,又或者工作后生病才回家的我,我脆弱的胃,敏感的心,都一直被这碗疙瘩汤抚慰着。
疙瘩汤也是家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菜?或是主食?或是什么。反正是家常的食物。切成小块的西红柿翻炒之后,渗出红色透亮汁水;加以开水煮成浓汤,将细如米粒的面疙瘩散开的洒在汤里,根据自己的爱好调味。我一般会加一勺浓浓的香醋,酸甜之间,回味无穷。
秋冬的疙瘩汤,是抚慰人心的利器,入喉的刹那间就暖遍了全身。夏日的疙瘩汤更是神奇,明明北京也是暑湿难忍,但是在啤酒撸串结束的后半夜,很多人都会点上一份疙瘩汤,作为夏日宵夜的结尾。因为疙瘩汤的温暖,甚至滚烫,才能配上夏日火热的心情。又或者,只有一年四季都温热又柔软的食物,才能让你再次体会到家的包容与爱。
我从小就是脾胃不强壮但偏偏嘴馋爱吃的人。在外求学的几年见,外面的缤纷世界和胡吃海塞只给了我“舌尖”上的美好,下咽之后要么消化不良,要么大便不畅。学习工作压力大了,搞不好还会上吐下泻趴床上起不来。这时候,瘫软如死鱼的我最想念的是妈妈,和她最拿手的那碗疙瘩汤。
如今我已结婚嫁人,每日工作到家的那一顿晚饭,虽然简单的可怜,但也是我俩一天中相互慰藉、最为轻松温馨的时候。不管是稀粥拌菜,还是各种汤面水饺,只要能一起面对面的吃饭,就有深深的满足感。
前几天,终于找到的疙瘩汤详解的视频,我就在此蠢蠢欲动。下班后急忙开始照猫画虎的做起疙瘩汤,这一次竟然成功了。疙瘩也不是很均匀,但比之前进步了很多。番茄的汤汁天然的浓稠没有面粉的捣乱,味道酸甜适中,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吃饭,也是很幸福的事情,把我的第一次成功的疙瘩汤分享给了他。
只是,妈妈,我依然还是想念妈妈和那个温暖的家。虽然我已学会十八般武艺,工作不会生气,婚后也算顺利幸福,身体在规律的生活下也变得稳定健康。只是我还会想念,每次虚弱时候回家,妈妈给我的那份温暖。妈妈做好的汤,爸爸给我送上楼,我只要懒懒的等着“被照顾”。这样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而记忆中那份一口暖变全身的疙瘩汤,我也终究是学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