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天使来爱你
作为一个8岁男孩的母亲,并且生育至今,一直被难以启齿的生理问题困扰的母亲,这个话题,我大概有点发言权。
我怀孕的时候,27岁,刚毕业工作4年。
周围的同龄人,朋友、同事、亲戚都没有生育。
我自己关于生育的知识储备量,基本为零。
我想,大多数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成长的女孩子,应该都是这样,性教育为零,更耻于谈论生育。
因此,我的生育过程,用无知者无畏形容,最为贴切。
之前看过一个研究,大抵是问生育过的母亲们两个问题:
如果你能带着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回到过去,你还会选择做母亲吗?
从你个人的角度来看,做母亲的收获大过损失吗?
这个研究有没有结论我忘记了,但我和身边的女性朋友谈论过这个话题,大多数的女性是后悔的。因为生育对于女性的摧毁,(好吧,这个词有点严重,但暂时没想到可以替换的词)是全方位的。精神、身体,生活、工作,整个人生都因为生育,走上了全然不同的方向。
无知无畏的我,在生育过程中,几乎遭遇了每一个可能遇到的问题。
孕初期:买了两个验孕棒,第一个有小红条,第二个没有。然后正巧有点感冒,就吃了一堆感冒药。
感冒好了后,大姨妈仍未光顾,不得不选择去医院,马上就被通知黄体酮过低,需要保胎。于是开启漫长的保胎之旅。
怀孕6个月:妊娠高血压
怀孕8个月:脐带绕颈,竟然还见了红。留院观察一天,以原因不明,回家观察的诊断报告,被赶出了医院(笑)。
预产期:迟迟不发动。
半夜2点多钟见红了,还跟老公说,没事,咱们等天亮吧,现在去医院也是等着。惊动了婆婆,才决定马上就去医院。
然后是长达26个小时的产程。
从上午5点多进入待产室,打催产针,到下午7点多把小混蛋生出来,整个待产室所有的孕妇都生完了,第二波都生出来好几个,我的宫口打开还是不够。老公在外面等的心惊肉跳。
生产艰难么?艰难。
艰难的都不想人生经历第二次。
产后同样经历了一堆鸡飞狗跳的日常。
新手妈妈与新手爸爸的仓皇、新观念与旧习俗的对撞、终于暴露出来的生活习惯差异等等等等。
没有喜获麟儿的欣然,只有惊慌失措与疲于应对。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和我的儿子,都是不幸福的吧。
他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我也没有终于为人母的喜悦。
一切都是凌乱的。
这种凌乱,随着小朋友逐渐的长大,各方势力的互相妥协中,当然后遗症也延续至今。
哺乳期结束后,就是回归职场的问题。
身边有背奶妈妈,也有为了照顾小朋友,在产假结束后,直接选择离职的同事
几乎所以刚回归职场的妈妈们,都被嗷嗷待哺的幼子和不得不马上完成的工作逼疯过。多么优雅的女性,面对这样的选择时,都会失去冷静。
更别提那些因为生产,失去工作晋升,因为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不得不放弃去外地深造等等。
追求平等的职场,女性从未被平等对待过。
唯一能治愈职场戾气的,是回到家里,那口齿不清却仍然执着的望向你的眼睛、那向你张开的手、那拥在怀里全心的依赖……
比如我,很喜欢抱着我的儿子。当他小小的身子、软软的倚靠在怀里,那些职场不公、生活的不满,就都忘却了。
所以,如果拥有现在全部的生产育儿知识,回到过去,我还愿意生么?
我愿意。
我愿意这世界上有一个,我血脉的延续
我愿意这世界上有一个,我最深的依恋
我愿意这世界上有一个,我们彼此深爱,永远不离不弃
我愿意这世界上有一个,我们互相成长的陪伴
但如果能拥有现在的生产育儿知识,回到过去,我会做更好的准备
积极锻炼身体,让产程更顺利
协调好家庭关系,做好育儿科普,给他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储备好育儿知识,面对生病的他,不会手忙脚乱
早早的开始攒钱,学习一门专业技能
将回归职场的时间和能力,永远握在手中
所以,作为一位过来人
对于那些还未生育,或者对生育抱有恐惧的女性
我希望你们能做好准备,越多越好,越全越好
当然,大概率是,你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也会一样遭遇兵荒马乱
但至少,比没有准备好
如果没有准备好,就要猝然迎接新生,也没关系
保持平常心,不抱怨,包容别人,也学会原谅自己
走过这一段
会有天使来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