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王二姬 《李漁正传》(17) 》陈再明21、6、3
李渔五十六岁,亦即清康熙五年(1666),那一年,他首遇乔姬。翌年,又获王姬。不但使李渔的"家庭女戏″錦上添花,亦揭开了他晚年浪漫史的一页。
那一年,新春不久,李渔又出门北上,初入都门,第一次观光了首都燕京。在京不久,因陕西巡抚贾汉复、甘肃巡抚刘斗邀请他去陕甘,他便随身带了一个歌姬,赶赴长安,欲想再转赴兰州。途经平阳(今山西临汾),河东道范印心是他的老朋友,因此留他小住一段时日。交谈中,李渔告诉范印心想买个女孩和随行的一个家姬作伴。
范印心便说有户姓乔的,想把自己十三岁的女孩出卖,请李渔去相看。李渔因身边设有多少钱,不便前去。正踌躇间,平阳太守程先达前来拜访,得知此事,因欽慕李渔戏曲的盛名,便慷慨地答应把这女孩买来送给他。这个小女孩,姓乔小名雪儿。当媒妁把她带来时,李渔见她短发尚垂肩,身材亦纤弱,神情自然,虽非绝色,但人长得俊,亦颇令人怜爱。此后,发现她亦有歌唱天才,更加高兴,后来为她取名叫″复生″。
当夜,几个朋友招待李渔看戏,当伶工奏演李渔脱稿不久的新作《凰求凤》传奇的时候,新买来的雪儿在帘后静静地偷看。笫二天,李渔问雪儿说:″昨夜看戏,高兴吗?″雪儿回答说:″懂!″她把戏中情节不遣漏地重述了一遍,说时眉飞色舞,津津有味。李渔有点惊奇了,再问她说:″词意你能明白,那曲中之味,也能咀嚼吗?″雪儿说:″那音乐的余响,至今好像还在耳中迴荡,不知为什么?″李渔听罢,更觉惊奇。
这位后称乔姬的小女孩,自从那天看戏之后,引发了她学戏的兴趣,歌兴也大发。每到无人的地方,就自自然然地唱起来。一天,乔姬对李渔说:″唱戏也不难,如果有人指导,那场上的歌声算得什么!″李渔笑着回答说:″难呵!学习词曲之前,先要正音,你方音不改,怎能学曲呢?″昆曲用的是苏州官话,乔姬是山西人,语音相差很大。可是她信心十足,对李渔说:″这不难,请限期半个月,尽改前音。″李渔一听很高兴。随行的婢仆都是南方人,乔姬拜她们为师,半个月后,说起话来,简直像是一个苏州女子了。
离开平阳之后,李渔一行到达长安。说也凑巧,有个金阊老优(苏州老戏人),已七十多岁,原是明末肃王府的供奉人,失主之后无家可归,流落在这里,李渔便雇他来教乔姬唱曲。教的第一个曲子是《一江风》。老师先唱给她听。乔姬仔细听后,对李渔说:″此曲好像听过的。对了,前次看《凰求凤》,就唱过此曲。″李渔被她的记忆力所折服。乔姬学唱,领悟极快,师授三遍,便能自歌。老师说他授曲三十年,真没見过!
李渔在长安住了差不多四个月,后来,李渔一行又启程去甘肃兰州,住了一个月。那里的主人甘肃巡抚刘斗,知道李渔″有登徒之好″,早买了几个少女等待他。其中有个姓王的贫家女,也才十三岁,和乔姬一样,特别聪明,也有演戏的天赋。李渔便让乔姬教她学戏,一学就会,甚得李渔喜爱,后来给她取名为"再来″。
王姬的长相,在女伴中虽不出众,一旦易妆换服,却与美少年无异,令人改观。于是乔姬演正旦,王姬经常演小生,这样主要脚色就齐全了。乔姬自見王姬,也很喜欢她,李渔形容说:″复生之奇再来,再来之奇复生。始得偕凰之凤,犹为合埙之篪。″赞不去口,而且乐形于色。王姬叫乔姬为″晋姊″,乔姬也叫王姬为″兰姊"。
李渔的″家班女戏″,严格地说是他获得乔、王二姬后,才有一定的规模。他让乔、王担任旦生主角,家中的几个姬妾,也有爱演戏的,担任配角。他的大儿子才七岁,但已能解辨歌声,以手按板,无不合拍,有时也可凑凑角。并且,对于李渔撰写戏曲理论,有了实际编写、教异、演习的经验,在见解、理论的建立上,实在提供了最大的助力。因此,李渔的戏曲理论,完全跳出前人的范畴和窠臼,使《闲情偶寄》中的《词曲》、《演习》,成为空前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