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读《资治通鉴》小记一些细节(2)
9. 豫让登场。《资治通鉴》里面对豫让的描述不如《史记·刺客列传》里面那么生动,但寥寥数语依旧让人动容。豫让为刺赵襄子,不惜毁容吞炭,与好友对谈中以我这样做就是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而明志。难怪在《史记》里会有“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的记述。豫让对智氏的忠诚,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后。
10. 魏文侯尊重贤才,为与官员守约不惜下大雨驾车前往,并尊重其他国家,令魏国成为韩赵魏之首;对忠言,虽逆耳,但融得进去,是为明君。这里司马光提及用人的技术细节。魏文侯懂音律,于是直接点出来了。但他不用直接点,因为这可能会疏忽任用官员的职责。反倒不如以间接的方式点出来,就是告知下属官员“你去看一下”。也就是更多讲究用人,而不是直接微操。这里,运输大队长可能就是一个反例了,手伸得太长不是啥好事。
11. 在富贵的人还是贫贱的人值得骄傲这件事情上,田子方给出的答案比较有意思,就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因为总会得到贫贱,也没有啥损失;而富贵的人一骄傲,就会丢掉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比较有意思呀……那啥,看来我也可以学习一番,反正我也没啥可以丢失的。
12. 看人,平时看其亲近的,富贵是看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推荐的,困窘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另,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臣不过问近臣的事。另,君子不党。
13. 吴起在私德上有缺陷(杀妻求名利,不讲孝,为曾参所不容),但在军事上是天才。到魏国后,魏文侯任命他攻秦国。任上他讲究官兵一致,带兵有方,能激发起士卒的战斗力(另创立了魏武卒,但在书中未明确提出),对秦战争取得了胜利。
14. 豫让之后就是聂政。聂政在老母尚在时,不做刺杀之事,为老母送终之后方行刺杀之事。大殿之上聂政直冲韩国国相侠累,刺杀后为防止连累别人,自行划破面皮,挖眼剖腹,自尽而亡。其姐姐闻之,在尸体旁自尽(他因为姐姐还在,就自毁面容,不使姐姐受连累,而他姐姐以我怎么能顾惜自身性命,而让我弟弟的英明埋没了呢来回答,伟哉!)。读到这里,又对照着《史记·刺客列传》一起读,司马迁直接用了“士固为知己者死”来评价组织刺杀的严仲子与聂政之间的关系。另外,聂政的姐姐也是刚烈之人,《史记》里用“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谬于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读后为之动容呀。
15. 公元前391年,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的大事。并在两年后得到了周王室的许可。哎……周王室一点点在把自己往火坑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