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安国 《文景名臣评传》(六) 》 陈再明21、6、7
《 韩安国 》
韩安国,他在汉景帝时代,是梁国的内史,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厥功至伟。在汉武帝时代,他因意外而错失丞相的位置。韩安国的一生,曾有叱咤疆场的豪迈,亦有锒铛入狱的颓唐。所以,他那不同寻常的经历,更加引人注目。
韩安国,他一开始在梁国,担任梁王刘武的中大夫。后来犯了罪,被关押在蒙县的监狱里边。有一天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做梁国的内史。这叫″死灰复燃″,一下子由阶下囚变成高官。他能死灰复燃,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勋。″七国之乱″一发生,梁王就任命韩安国为将,当时他是中大夫,老成持重,使梁国抵挡住了吴国二十多万大军的疯狂的进攻。所以说,吴楚七国之乱很关键的,就在于吴王刘濞的军队,始终不能逾过梁国,向长安进军。经过三个月的相持,让周亚夫把后路、把粮道给截了。
后来,他协调梁王和景帝之间的关系,作出贡献,也是很重要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梁王刘武在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后,景帝给予享有与天子同样的待遇,使他一日比一日张扬起来。这样一来,汉景帝的心里很不痛快,窦太后当然也就很着急,就迁怒于梁国的使者。接连几次使者,在窦太后那里吃到闭门羹之后,梁王刘武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如今自己做出僭越之事,该如何来挽回自己母亲窦太后与兄长汉景帝心中的形象,成为了摆在梁王面前的当务之急。而就在此时,老成持重而又心思细密的韩安国,成为了梁王刘武的救命稻草。作为梁王的使者,韩安国去找馆陶公主(窦太后的女儿)作为突破口,让窦太后消除对梁王刘武的不满。韩安国的这一出手,不仅让窦太后心花怒放,而且也让汉景帝冰释前嫌。
韩安国,字长孺,成安(今河南民权县)人,他本质上是个文官,但使他成名成家的又是武将的事。他年轻时学的是韩非子的法家和杂家的学说。他历任的官很多,先任中大夫,后来任梁国的内史,然后在中央朝廷最高任过代理丞相、御史大夫,还任过材官将军和大司农等等。
汉武帝早就听说过韩安国有贤名,先是委任他做了北地郡的都尉,后来又升迁为大司农。到了汉武帝的建元六年,田蚡做了丞相,韩安国做了御史大夫,成为朝廷的重臣了。在这一年,匈奴派人来提议和亲,以大行令王恢为首的人坚决主张要改变和亲政策。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的人,坚决主张既定国策的和亲政策。
这时发生了″马邑之谋″事件,导致主张和亲的韩安国得到重用。这一年,丞相田蚡死了,田蚡一死,丞相的位置就出现空缺了,韩安国就代行丞相事。但是可惜好景不长,刚代理了几个月,他为武帝出行要为之引导,结果做引导皇帝车驾的这个时候,韩安国从车上摔了下来,把腿给摔跛了。汉武帝本来准备任命韩安国做丞相的,可他现在没法上朝,就先让他休养吧。韩安国失去了人生中跨入巅峰的一个机会。从此,韩安国的政治生命,划了终止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