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考研 || 吉林大学社会工作考研概况

一、学校概况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52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4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73464人,其中预科生150人,本科生41745人,专科生284人,硕士生20898人,博士生8784人,留学生1603人。
二、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组建于 1995 年,是在原哲学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5年5月,学校建立哲学社会学院。
目前,学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系:哲学系(1958年建系)、社会学系(1989年建系)、心理学系(1995年建系)、劳动和社会保障学系(2005年建系);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5个本科专业: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劳动和社会保障;
13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社会保障、人类学、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
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社会保障;
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和社会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和社会学)的学术重镇。
2018年1月,哲学学科被确立为吉林大学一流建设学科,社会学被确立为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学科。在此期间,以孙正聿教授、孙利天教授和邴正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学科带头人,在哲学和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三、考情分析
1.初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3)331社会工作原理
(4)437社会工作实务
2.复试要求
学院按照各专业120%比例进行划线,复试人数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乘以120%后四舍五入取整进入复试。
2020年考试及录取情况

2020年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招生共计17人(不含退役大学生计划和少干计划),最终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为366分。
3.培养情况
学制二年,学费12000/年。
4.初试参考书
(1)《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王思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2)《个案工作》(第二版),许莉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3)《小组工作》(第二版),刘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4)《社区工作》,徐永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四、师资队伍
哲学社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学科带头人和国内学术界有影响的教学科研骨干。
1、邴正 教授 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吉林省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省社会学会会长。长期从事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研究,专业方向为文化与社会发展,是吉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2、田毅鹏 教授 博士生导师,任哲学社会学院院长。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工程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民政部城乡社区建设咨询专家,中国社会学会发展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社会学会副会长。
3、李文祥 教授 博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起任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副主任,2012年起任吉林大学中国企业社会风险与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吉林大学妇幼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4、张仕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系副主任兼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哲学社会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中国社工师委员会委员,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长春市民政局、长春市政协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