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五)
九.畏惧舆论
很少人能快乐,除非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大致能获得与他们在社会上有关系的人的赞同,尤其是和他们共同生活的人的赞同。青年人很容易把他们所熟识的唯一的环境认作全社会的代表。许多不必要的苦难,就是这样地由于对世界的孤陋寡闻而挨受的,这种受苦有时只限于青年时期,但终生忍受的也不在少数。这种孤独不但是痛苦之源,还要浪费许多精力去对敌意的环境维持精神上的独立,并且100次有99次令人畏惧,不敢贯彻他们的思想以达到合理的结论。
内心生活里具有强大毅力的人是不多的。友好的环境,几乎为每个人的快乐都是必需的。当然,大多数人都处在同情的环境之内。他们青年时习染了流行的偏见,本能地承受了周围的信念与风俗。
在好多情形中,不必要的胆怯使烦恼变得不必要的严重。公众舆论对那些显然惧怕它的人,总比满不在乎的人更加横暴。真正的漠视舆论是一种力量,同时又是幸福之源。一个社会充满着不像习俗低头的男女,一定比大家千篇一律的社会有意思的多。人应当自然,应当在不是根本反社会的范围之内,遵从天生的趣味。
畏惧舆论,如一切的畏惧一样,是难堪的,阻碍发育的。只要这种畏惧相当强烈,就不能有何伟大的成就,也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所必需的精神自由,因为幸福的要素,我们的生活方式必渊源于我们自己深邃的冲动,而非渊源于做我们邻居或亲戚的偶然的嗜好与欲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