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卡尔·马克思
为什么要读《资本论》?在这资本主义经济占主导的社会,需要有另外的观点时刻让我们保持清醒。马克思以一种哲学的态度去看资本主义,即批判资本。
哲学家解释世界,但重要的是改变时间。——卡尔·马克思
- 发刊词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且有主体性(即我要去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关系)
一 导论
马克思理论是基于黑格尔辩证法开展,但是黑格尔认为先有精神,进行物化后,才有人类世界;马克思则反叛这一思想,认为先有人类世界,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想要追求理想,才开始有精神世界
二 从经济理论开始,认识马克思的思想与动机
资本主义时期的出现:劳动者、工厂、货币的异化
生产工具与生产者的分离,产生了劳动者这一角色, 同时,出现了工厂;
工厂的发展, 产生了劳动分工,从而带来了多余的货物,随之交易出现 ,衍生出交易所需的工具-金钱;
金钱本来是工具,后来成为目的,便 产生了异化,人被资本所奴役。
重新认识使用价值:物品和你的关系,是价格决定的吗?
物我关系的本质是使用价值,而交易中产生的价格,则是对物品使用价值的异化;
交易的目的,其实是增加物品的使用价值,如我有五个杯子,其中两个杯子用不到,而另外一个人只拥有两把椅子,从而我将两个杯子交易给别人换了一把椅子,那么这两个杯子对于他人来说,所提供的使用价值是高于我所拥有的。
但是通过交易产生了价格,人们误以为价格就是其使用价值,大家对于某件物品的认知开始仅凭价格判断,从而放弃了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忘记了我对于这个物品的内在需求;所以,马克思认为价格是对价值的扭曲。

被价格左右的欲望
马克思认为所有物品不应该被交换,但是我们之所以把物品变得能够交换,是出于交易需要而付出的不得已的代价。那么,一旦开始有了交换,就开始产生物化、产生异化。交易价值也就是价格,就开始取代了更真实、更根本的使用价值。
从而,马克思认为货币、金钱的本质,为最有效也最可怕的理性量化工具。金钱介入本来是帮助我们,方便我们的交易,但是马克思就提醒我们,金钱同时在决定我们如何跟所有的万事万物,跟这个世界其他的物件、其他的现象发生关系。——我们被价格所包围,我们被价格剥夺了欲望的自主性。马克思认为这种处境极其可悲。

资本的来历和基本运作方式
马克思认为资本运作成为circular movement,分三个阶段:资本增生(生产)、资本实现(交易)、以及资本分配。
交易的目的和手段是如何颠倒的?
交易的公式本身是W-G-W,即交易是从商品出发,将对于自己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交换对自己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易的目的,而货币只是交易发生的一种手段。但是,现如今,交易发生了本质的变化G-W-G,即货币成为交易最终目的,交易是为了积累货币而已,如房地产投资。
剩余价值的来源:G1=W,W=G2,为什么G1<G2?
现如今G1-W-G2的公式当道,且资本G1的投入必定会带来更多的资本G2,那么为何G2>G1?马克思认为,这就是剩余价值的产生。而这得益于资本G中的变量-劳动力。
资本对生产的改造,导致了多大的浪费?
资本进入生产以后,为了创造出的需求而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本,从而增加产量。这个生产量由于没有实际的需求,所以只能以make up margin (加价幅度) 去计算,即要用大量的制造来刺激需求,那么,就会造成生产过剩,产生大量浪费。所以,制造是需求的来源,而不是原始的人类基本欲望与动机有需求,去追求满足需求的制造。
被创造的需求
创造出来的需求这一点按照马克思的观念看,是一件很违背常理的概念,物品内在使用价值与生俱来,不应该被外借因素所左右,一件东西有用没用不会因为外部因素影响,比如,肥皂创造出来以后,就有人以“人们为了用羊油代替人油吗?”的发问dis这个物品,觉得它没有用;但是,当科学家说这个东西有助于人们的卫生健康,等言论,驱动了它使用价值的增长。
这个世界,充满了创造出来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管理自己i的实际需求呢?
十九世界的欧洲:帝国的诞生,学问的分野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工业时代、资本时代以及帝国时代。工业时代,出现了工厂,使得资本家财富的积累。而导致了资本时代,其中资本的特性是流动的;且要追求增生。帝国的出现因为资本需要更大的领域去投资,进行剥削,来进行积累,资本得以增生。(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
这样一个时代,产生了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即去决定/选择,在新的现象发生后,我们如何安排未来的生活,如何创造未来;以及经济学,即问为什么产生新的经济现象?
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的不同前提
经济学:理性交易理论rational choice,认为所谓的利他行为也就是利己本质,将一切复杂的经济行为简单地同一化背后的原因
马克思则承袭政治经济学,不科学地认为人作为目的而存在,不能作为手段而存在,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选择体现的不同的个人需求。(从哲学角度看人真实存在的问题)
阶级意识:为什么德国火车经常误点,乘客却不生气?
在德国,人们认为大家不分阶级,都属于工人阶级;所以,他们就能站在工人阶级的角度,思考德国火车晚点的原因是德国火车行业工人发泄不满。
资本的历史:钱是如何变成资本的?
生产者无法负担昂贵的机器,导致了生产者与劳动工具分离;而资本家能用钱购买机器,从而生产出了剩余价值;那么,这笔投资买机器的钱就变成了资本的性质。
后来,资本又带来了新的财富,即资本本身产生了资本,不需要资本家自己生产得到剩余价值回报,这就是投资。
要注意的是,资本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即经过时间累积的钱,才能变成资本,闲置的钱才能变成资本。
利息的“必然”存在
犹太人自古以借贷赚钱;欧洲人信奉基督教,教义说,借贷赚钱是罪恶的行为,他们不能从事这种行当,而犹太人无所谓,所以积累了财富,也招来了欧洲人的妒忌与愤恨。
到了工业时代,资本的出现,由于资本能产生剩余价值,即资本增生,那么,利息就天经地义。
资本主义崩塌的必然性
因为资本的投入动机是在于对未来回报的期望;而回报的根本在于对劳动力的压榨,一旦劳动力这条件产生不了预期的回报,而无法给予借贷的资本预期的利息,这一闭环终将破裂。
马克思认为靠着借贷这一手段运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必将瓦解。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由于资本产生了竞争性,资本家发现投入房产能获得更多的利息,比实体生产多得多,于是大量的资本涌入房地产行业;这种消费贷款/转手交易获得的利息,在没有实体生产的支撑下,肯定有一天会成为泡沫。
马克思的预言为什么没有成功?
1)马克思的科学主义是人文主义性质,非真正的科学,对于人反过来是有激励作用的;
2)资本主义将人变成了劳动者这一角色,并且有源源不断的劳动者加入,支撑起资本主义的运转,且不断扩张;但是,如果这个资本主义系统穷尽了它的劳动力,就会形成资本家和劳动者固定关系的僵化,于是就会使得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冲突矛盾越来越深,以至于系统没办法维系下去;当我们今天理解马克思的这个预言,我们不能说这个预言真的没有实现,我们看到比较确实的,其实是这个预言要实现的时间,一直不断地往后拖延。
3- 递延资本主义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无偿占用(成本外部化),将成本不断往外推,获得了很多无偿的利得,从而使这个资本系统不断运转
人作为目的而活真的时间,是quantitative——康德。
三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历史观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经济系统,共产主义是社会系统;阶级社会理论雏形渐显
如何认识工业化社会——社会学的诞生
1-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一方面继承黑格尔的历史观念,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导衍出一套阶级社会理论;
而另一方面,从Auguste Comte这样的一种态度,拿社会作为本位,而不是以社会作为经济的衍生品,用经济来解释社会的变化;用社会本位来观察社会变化,来进行社会思考。
2- 孔德认为,应该去研究未来的社会,去想象、引导社会以后发展的样子;而不是重点去分析之前的已经当下的社会,这些已成为历史。那么,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应该抛弃放大化名人事件,而是看历史中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如何发展?
孔德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和,且人类社会具有变动性;孔德且创造性的发现了旧社会与新社会的发展变化。
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分成了三个阶段,从神学的宗教主义,再到形而上学的封建社会,再到科学;这是用不同的态度/方式去认识人类社会;而科学的认识/研究社会,不能用生物学研究使用的分析方式,而要用综合的研究方法。
从分析方式研究社会,发展出了社会静态学,即不考虑时间等因素,单单分析社会各个部分;
社会动力学就不是去描述静态当中如何理解社会,而是理解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变动,还有社会会如何变动,社会在时间当中怎么样从前一种状态变化到下一个状态,这中间有一些什么样的必然的道理,这中间又有一些什么样的重要的因素、重要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动力学它所要针对要研究的对象。
马克思理论中的社会学
马克思理论既沿袭了黑格尔的社会学,探究社会的变迁根本原因是内在经济因素,即生产力的退后。但是黑格尔认为资本主义是最终的社会形态。这一点,马克思有不同看法,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内在矛盾,必将造成经济恐慌。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提出了有悖西方哲学探究人的本质的传统看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就失去了独立性/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在于我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让这些社会关系总和而构成、而形成我。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有一些社会关系不容我们选择,是强制性的,这来自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而作为人,你一定要知道与批判这种强加在你身上的劳动者这样的社会关系。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看到的不只是社会中经济领域的不平等,还看到了政治领域的假装平等,这就是资本阶级专政。
人成为了商品,由货币决定价值。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金钱所拥有的数量。这造成了私人领域/经济领域中的不平等,于是公共领域/政治领域中产生了选举,票票等值,达成了所谓人人平等。
马克思在说资产阶级专政的时候,他所提出来的最大特色,那是即使是资产阶级,即使是资本家,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底下,他们都失去了阶级性。资产阶级专政,最重要的就是刻意地取消阶级性,不让人以集体性、具有阶级意识的方式进入,产生的这样的一套政治系统。
哲学家解释这个世界,但更重要的是要去改变这个世界——《费尔巴哈论纲》
无产阶级专政是将公私领域打通,并且都要产生公平性,摆脱货币/资本的独裁。彻底的公平不是指每个人都一样,而是你可以拥有自由的存在方式,而不是以金钱作为目的。
这需要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人有基本生存条件,使他们有自由选择生存方式的基础。
四 马克思的哲学探索与人道关怀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叫《费尔巴哈论纲》
黑格尔:观念化。要理解任何事情,进行任何的讨论,都必须要让这个对象先完成了抽象,得到了它的理型,它的idea(概念)或者它的idealtype(理想类型);被称之为唯心的历史目的论。
为什么历史的发展被称之为目的论?意味着历史的变化跟发展经过了抽象之后,我们就看到了原来的一个代表最高抽象历史的原动力,它称之为叫做历史的精神。
那么,他发现这种抽象后的历史发展规律是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青年黑格尔派,而马克思也属于,他们继承了黑格尔大部分理论,如辩证法。
投射论与反转论
费尔巴哈创造了投射论,认为人因为没有办法依照作为主体来认识自己,所以人必须要把想要认识的自己先投射成为一个客体,才有机会了解自己,所以,上帝/宗教是人主观意识的投射;而尼采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认为人创造了上帝,而非上帝创造人。
19世纪出现的这种重新认识上帝的理论,也深深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的反转论因而出现,他认为人内在具有创造冲动,这种创造欲望很难客体化,于是将人内在主体的创造欲望投射到了上帝身上;因而发生了逆转,即上帝成为了creator(造物主),而人变成了creature(创造物)。
这是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理论最异化的转化,也是他意识形态理论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上帝虽死,但宗教还在
马克思的反转论虽然推论出上帝创造了人,但是却反对上帝主宰人;这是他与费尔巴哈最大的不同,马克思看到了投射论的根本,就是这个上帝是人将主体创造欲望客体化而投射出来的,没有真实性、具体性。
而真正拥有权力的是上帝的代理人——教会。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
马克思看到了宗教如何成为人民的鸦片,即人将自我的创造欲望投射在了上帝/宗教身上,这样就解决了人创造的欲望;同时,宗教让人宰化了自己的存在,把你身上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全部投射出去,有了这种投射,把自己应该要去完成欲望,应该要付出的投射出去,你就不用承担责任,让那个超越的主体替你承担,你取消了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而这个超越的主体在17世纪宗教改革以后,由宗教变成了国家。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存在超越的投射的主体的社会。
(共产主义,拿掉了这样一个代理人,使人真的成为一个人,作为目的而存在,不再将内在欲望投射到某个客体上)
资本主义培养了新的“人民鸦片”
人在创造出上帝的那一刻,人就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自体,抛弃了自己作为主体的存在。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应该是自己的主人,具有创造性,不应该将自己的欲望/想法投射在其他东西上。
而马克思是在分析了资产主义目前的现状以后才得到这样的看法与憧憬,即由于资产主义自身所拥有的思想和信仰体系,让人民相信资本主义是好的,主宰着人民。
马克思理论的来源,要从康德的三大批判说起
《纯粹理性批判》是根本,它是对应西方哲学上的认识论,意味着要去探索,我们怎么会知道任何的事情。
《实践理性批判》,它对应的是西方哲学里的伦理学。我们如何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可以做?
《判断力批判》,对应的是西方哲学中的美学。实践理性帮我们解决是非对错的问题,但判断力要帮我们解决好坏,或美丑。
重商主义:交易至上,商人至上。
庸俗经济学:资本 土地 劳动
五 马克思的文化理论
什么是意识形态?
不同的经济形态/经济阶级产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去主导人的行为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