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北上,家林说象:香象渡河,截断众流
香象渡河,截断众流
最近云南有十五头象北上,成了网红,这个很可能与全球气温回升有关,不排除这群象最终要渡过长江,回到河南。
这些热带丛林之国的动物或者训化工具在我古之中原是常见的坐骑,不仅仅是佛家言中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已。关于佛家香象渡河,截断众流的意喻,出于“《优婆塞戒经·卷一·三种菩提品》:"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此佛家语意为喻道彻底精深,且众生悟道真时成为普贤那样的菩萨。
以前我观记录片,只知云南与其周边国有大象,并有人骑乘,当然象身上要有方便骑乘的设施,象骑马有鞍之类的东西,但事实上的上古中原,气候火热,亦有骑乘大象的情形,而且不仅仅是骑乘,而且还是运输工具与大杀器,或者算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战车甚至坦克罢了。比如今天的河南,小范围的中原地,称着“豫”, 《说文》解释说“豫,象之大者”不言而喻,古中原地带曾经是大象成群生活过。
有关先民训化、骑乘、运用大象的文字记载如下: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
《孟子·滕文公下》也记载说“周公相成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这两段文字写的商人用象作战,周人反之驱赶到边远的地带,抵消商人的战力。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军追楚昭王,楚国急了,于是“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这其实是火象阵。
大象广泛见于上古时代的中原,因此古书中记载大舜“象为之耕”,甲骨文中常见“获象”的记载,最多一次捕获了二百五十只野生象,收获颇丰。
大象在古之中原经训化的是能骑,能运载,能战斗,能耕,自然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至于“乘赤豹从文狸”,那可能不算常见,只有少数神仙鬼怪方得以骑乘,所以不再写在专文里。
至于古代绘画中的有关骑乘的象的图,保存者有一青铜象尊,是工艺品,而绘品中多为香象之类,亦是有美好而有教化意义的作品,值得诸位欣赏品味。这些作品有:
哈佛大学:亚瑟`M`萨克勒博物馆藏十六世纪明代佛画《洗象图》
此图为明代佚名画家仿宋代苏汉臣绘画风格的一幅作品,《洗象图》的主题取自佛经典故;“洗象”意即“扫象”,但同时也有“扫相”之意。以洗象为主题的作品在明清时代十分流行。
此画大象的眼睛非常传神,透出安详及满足。画面右侧有一老者扭身回望与一身披红色袈裟,手持锡杖的神僧似在交谈着什么。三名象奴正围拢在大象上下左右,手持棕帚、刷子及揩布,小心翼翼地劳作着,从他们脸上那种虔诚喜悦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法喜充满,能为大象洗浴是一件十分自豪和神圣的事。 因为大象本身具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其性格“谨审静重”,因此在许多的佛教故事里面,大象不仅作为菩萨骑乘的坐骑,有时也是菩萨自身的幻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玉茗轩线上美术馆馆长黄楷夫

图片
雕塑设计铸造:广美马勇,常德白马湖文化公园主体雕塑

图片
《出湖入湘》画集 编辑冯放 友情支持:张方白 闵丝刘建威 李泽民等
雷家林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丑书的批判》等

图片